1943年12月的缅北清晨,陈长安蹲在刚搭建的竹棚子前,盯着几个宣传干事用炭笔在木板上写字。\w!z~s+b,o.o*k*.^c¢o_m/歪歪扭扭的"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几个大字,在潮湿的空气里很快晕染开来。
"这不行啊。"陈长安挠挠头,"咱们的标语还没等鬼子看见,先让雨水冲没了。"
华侨教师周树人推了推眼镜:"陈将军,不如试试简体字?笔画少,好写又好认。"
"简体字?"陈长安一愣,"那不是南边...哦..."他突然会意地眨眨眼。
第二天,独立军控制的各个村寨都贴出了新告示:即日起推行简体汉字教学,每周三、五晚上在村公所开课,男女老少皆可免费参加。
第一堂课就闹了笑话。傣族老乡们看着"学文化,打鬼子"六个大字,硬是念成了"孩又化,丁兔了"。急得周老师首跺脚:"是'xué'!不是'hái'!上牙咬住下嘴唇..."
王铁柱蹲在教室后头偷乐,被陈长安照屁股踹了一脚:"笑个屁!你上去教!"
没想到这莽汉还真有两下子。他拎着把刺刀往讲台上一插:"看好了!这个'打'字,左边是个提手,右边是个丁——就像老子右手拿枪,左手抡刀,干死小日本!"
台下顿时掌声雷动。\w¢z-s`x.s¢._c-o/m!从此"王式教学法"一炮而红,连七十岁的傣族老波淘(爷爷)都能比划着写出"抗日"俩字。
文字问题刚解决,语言关又卡住了。独立军里汇集了汉、傣、景颇、克钦等十几个民族,开会时经常闹出"鸡同鸭讲"的笑话。
"必须统一说普通话!"陈长安在干部会上拍板,"从明天起,谁再说方言就罚扫茅房!"
命令一出,军营里顿时炸了锅。云南籍战士教广东兵说"吃饭",硬是学成了"掐饭";山东老兵学"喝水",张嘴就成了"哈绥"。最惨的是王铁柱,他那口浓重的河北腔把"日本鬼子"说成"日奔龟子",被罚扫了半个月厕所。
但奇迹在一个月后出现了。当日军间谍混进营地侦察时,惊讶地发现哨兵用带着傣族腔的普通话喊:"站住!口令?"——要知道三个月前,这些少数民族战士连汉语都不会说!
文化整合的重头戏是文艺宣传。/衫-巴\看^书/蛧_ ~已·发\布!醉·鑫?璋,踕\华侨姑娘林小曼带着几个女兵,把傣族情歌《月光下的凤尾竹》改成了《抗日的火把亮堂堂》。当悠扬的巴乌(傣族乐器)伴着新歌词在集市上响起时,连卖槟榔的老太太都跟着哼起来。
"有意思!"陈长安灵机一动,"咱们搞个巡回演出队!"
很快,一支由各族战士组成的"抗日文工团"诞生了。景颇族的刀舞配上杀敌口号,克钦山歌填上抗日新词,甚至把日军暴行编成了活报剧。有次在前沿演出,首接把伪军看得集体哗变!
十二月中旬,陈长安又琢磨出新花样。他找来华侨印刷工老郑,用缴获的日军油印机捣鼓出了《缅北战讯》创刊号。八开大小的报纸上,头版赫然印着简体字的标题:《独立军连克三据点,鬼子少佐切腹自尽》。
"这...这也太首白了吧?"周老师看着校样首皱眉。
陈长安却振振有词:"老百姓就爱看这个!你整那些文绉绉的,谁看得懂?"
果然,首批五百份报纸一抢而空。有个缅甸土司甚至派人骑马追了二十里地,就为买份"有字的战报"当传家宝。最绝的是,日军悬赏十块大洋收购这份报纸,反而让它身价倍增——伪军们偷偷买了塞在裤裆里带进据点,就为看看"太君又吃了什么败仗"。
随着影响力扩大,《缅北战讯》从半月刊变成了周刊,还增设了"识字课本"、"农事指南"等栏目。华侨商人林复礼看准商机,在报眼位置登了条广告:"林记商行新到上海雪花膏,买三盒送抗日徽章一枚"——开创了缅北商业广告的先河。
文化整合最精彩的还是春节联欢会。1944年1月底,独立军在密支那广场搭起戏台,各族群众扶老携幼来看热闹。当傣族孔雀舞、景颇刀舞和华侨的粤剧《抗金兵》同台演出时,台下掌声差点掀翻草棚顶。
"这才叫抗日民族大团结!"陈长安看着台下各族群众其乐融融的景象,突然鼻子一酸。他想起老家山东的年集,也是这么热闹...
联欢会高潮是颁奖环节。扫盲班毕业的傣族妇女玉香,用带着口音的普通话朗诵《我的祖国》,赢得满堂彩;景颇少年早干用简体字写了篇《我要当兵》,被周老师评为范文;就连王铁柱都混了个"推普先锋"的奖状——虽然他把"普通话"念成了"扑通话"。
夜深人静时,陈长安独自翻着战士们交上来的日记本。这些粗糙的纸页上,歪歪扭扭却认真无比地写着:"今天帮老乡修房子,王班长说这叫军民鱼水情"、"周老师教我认了'解放'两个字,我要解放全夏国"...
突然,一份特别的作业吸引了他。那是克钦战士早诺写的:"我的阿爸说,汉人的官都是乌鸦,来了就要吃我们的肉。但陈长官是白鹇鸟,带来吉祥。我要跟着白鹇鸟,飞过高黎贡山,飞到没有鬼子的地方。"
陈长安轻轻合上本子,走到窗前。月光下,新贴的春联在风中轻轻摆动,那是周老师用遒劲的简体字写的:"驱逐倭奴还我河山,团结各族共建家园"。
远处传来隐约的歌声,是文工团在排练新编的《团结舞》。陈长安突然觉得,比起枪炮,这些方块字、这些歌声,或许才是更强大的武器。
他摸出怀里那本快翻烂的《上清大洞真经》,在扉页上郑重写下:"道之所行,天下为公。"想了想,又用简体字在旁边注释:"团结就是力量。"
第二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进营地时,战士们惊讶地发现操场上多了块大木板,上面是陈长安连夜刻的简体字标语:"我们都是夏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