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2章:工业突破
1944年3月中旬的清晨,陈长安蹲在溪边往脸上泼水,冰凉的溪水激得他一个哆嗦。+顽¨夲`鰰¢栈? .芜?错.内~容/水面上倒映的脸让他自己都吓了一跳——眼窝深陷,鬓角的白发又多了几根。这半个月为了搬运设备,他几乎耗尽了所有法力。
"长官,您得歇歇了。"小李的幽冥飘在芦苇丛里,声音跟蚊子哼哼似的,"昨天搬运那台机床,您差点晕过去。"
陈长安抹了把脸,水珠顺着下巴往下滴:"歇?小鬼子能让咱们歇着?"他掏出贴身的小本子,上面画着歪歪扭扭的炼钢炉草图,"今天必须把鼓风机弄来。"
营地东边的空地上,十几个战士正围着个铁疙瘩打转。那是前天夜里陈长安用五诡搬运术"借"来的小型炼钢炉,现在缺个关键部件——鼓风机。
"老陈!"林复礼小跑过来,手里捏着半截粉笔,"我算过了,就咱们偷来的这台炉子,一天最多能炼两百斤钢。"
陈长安点点头,心里盘算着:两百斤钢,够造三十支步枪的枪管。他抬头看了看天色,离天黑还有六个时辰——足够恢复六十点法力。
"让温世安过来。"陈长安突然说,"带上他那本《机械原理》。"
温世安来得比想象的快。这小伙子自从调到军械处,整个人都精神了不少,眼镜片后的眼睛总是亮晶晶的。他怀里抱着本砖头厚的英文书,封皮都快磨没了。
"长官,您找我?"温世安的声音有点抖,不知是紧张还是兴奋。
陈长安指着炼钢炉:"这玩意儿缺个鼓风机。书上怎么说?"
温世安立刻来了精神,书页翻得哗哗响:"理论上可以用水力驱动...但需要铸铁叶轮..."他突然压低声音,"长官,其实我在曼德勒见过日军的炼钢厂,他们用的鼓风机..."
陈长安眼睛一亮。`第^一*看~书+枉~ ′哽+新!蕞·快¨他摆摆手示意其他人退开,把温世安拉到树后:"具体位置记得吗?"
"记得!"温世安激动得眼镜都滑到了鼻尖,"就在火车站往东两里的仓库,我去年被强征去当翻译时见过!"
太阳刚偏西,陈长安就借口巡查防线溜出了营地。他钻进密林深处,确认西下无人后,从怀里掏出五张黄符纸。这是他用最后五十点法力强化的五只小诡,每只能搬运二十五公斤,最远距离八公里。
"去曼德勒火车站。"陈长安咬破手指,在每张符纸上各点一滴血,"找鼓风机,要带叶轮的。"
五道青烟"嗖"地消失在林间。陈长安瘫坐在树根上,冷汗顺着脊梁骨往下淌。这次施法比预想的更吃力,眼前一阵阵发黑。他摸出《上清大洞真经》想修炼恢复,却发现手指抖得连书页都翻不开。
"长官!"小李的幽冥急得首转圈,"您不能再用法术了!"
陈长安摆摆手,摸出块红糖含在嘴里。这是老杨硬塞给他的,说是能补气血。甜味在舌尖化开,他忽然想起件事:"温世安那小子...没起疑吧?"
"暂时没有。"小李飘到高处望了望,"不过他今早跟王队长打听您去哪了。"
天色完全暗下来时,林子里突然刮起一阵阴风。五道青烟陆续归来,最让陈长安惊喜的是第三只小诡——它居然带回来个完整的铸铁鼓风机,看型号正好配套!
"好样的!"陈长安摸了摸符纸,突然发现上面出现了细小的裂纹——这是法力透支的征兆。`鸿\特-暁!说~惘! ¨已¨发?布,醉^薪~漳!結?他咬咬牙,又掏出张新符纸:"再去一趟,找些耐火砖。"
等陈长安拖着鼓风机回到营地,己是后半夜。炼钢炉旁居然还亮着灯,温世安和几个铁匠围在地上画图,见他回来齐刷刷站起来。
"长...长官?"温世安瞪大眼睛看着鼓风机,"您从哪..."
"侦察连找到的。"陈长安面不改色地扯谎,"在废弃的矿洞里。"他赶紧转移话题:"你们在画什么?"
温世安兴奋地展开图纸:"我们想改进炉膛结构!按这个设计,热效率能提高三成!"
陈长安凑近一看,图纸上密密麻麻标着尺寸和计算公式。他忽然意识到,自己可能捡到宝了——这小伙子是真懂行!
第二天正午,炼钢炉终于点火成功。鼓风机"嗡嗡"作响,炉膛里的焦炭烧得通红。陈长安站在人群最前排,热浪扑在脸上,烤得他脸颊发烫。
"加料!"老铁匠一声令下,战士们把废铁和铁矿砂倒进炉口。陈长安悄悄退到树荫下,从怀里摸出个小布包——里面是五颗金牙,昨天让小诡从日军尸体上"收集"的。
"扔进去。"他对小李说,"增加钢的韧性。"
小李的幽冥托着布包飘向炉顶。没人注意到,几颗金牙自己飞进了沸腾的钢水里——除了温世安。陈长安余光瞥见,那小子扶了扶眼镜,若有所思地盯着炉口看了好久。
第一炉钢水出炉时,整个营地都沸腾了。通红的钢水浇进砂模,慢慢凝固成步枪枪管的毛坯。王铁柱乐得首拍大腿:"他娘的!咱们也能造枪了!"
陈长安却高兴不起来。他躲在指挥部里,看着账本上密密麻麻的法力消耗记录发愁——为了这炉钢,他前后消耗了三百多点法力,相当于三天半的修炼量。照这个速度,不等部队换装完毕,他就得油尽灯枯。
"得想个长久之计..."陈长安揉着太阳穴自言自语。忽然,他听见帐篷外有脚步声。
"报告!"是温世安的声音,"我能进来吗?"
陈长安赶紧合上账本:"进来。"
温世安抱着个木箱子,脸红得像喝多了酒:"长官,我...我做了个实验。"
箱子里是个简陋的模型——用罐头盒做的微型炼钢炉,旁边连着个手摇风扇。
"我观察了日军的鼓风机结构,"温世安声音越来越小,"发现可以用自行车链条改装成动力传输装置..."
陈长安眼睛越瞪越大。这模型虽然粗糙,但原理完全可行!最重要的是——不靠法术!
"好小子!"他猛地拍桌站起来,"从今天起,你负责组建技术科!"
三天后,营地北边的空地上搭起了简易工棚。二十多个战士在温世安指挥下,正忙着组装第二台炼钢炉。这次完全采用机械传动,动力来自改装过的卡车发动机。
陈长安蹲在溪边修炼,听着远处"叮叮当当"的敲打声,心里踏实了不少。小李的幽冥飘过来报告:"温技术员说,新炉子明天就能试产。"
"嗯。"陈长安闭着眼睛应了声,忽然想起什么:"让侦察连多留意日军仓库,特别是工具和设备。"
"明白!"小李的幽冥刚要飘走,又被叫住。
"等等。"陈长安压低声音,"让会日语的战士多跟温世安交流,把他知道的技术都套出来。"
当夜,陈长安辗转难眠。他披衣起身,借着月光查看自己的法力恢复情况。打坐修炼一小时,法力如常恢复了一百点,但身体却比以往更加疲惫。他意识到,过度依赖法术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远处传来"铛铛"的打铁声,是值夜的铁匠在赶制模具。陈长安突然想通了什么,嘴角微微上扬:"或许...这才是正道。"
天亮时分,温世安兴冲冲地跑来报告:"长官!新炉子试运行成功了!"他脸上沾满煤灰,却掩不住兴奋,"而且我想到了改进枪管加工的方法!"
陈长安跟着来到工棚,只见新炼钢炉正喷吐着炽热的火焰,几个战士在操作简易的传动装置,完全不需要法术辅助。
"好!很好!"陈长安拍着温世安的肩膀,突然压低声音:"世安啊,你有没有想过...咱们可以办个技术培训班?"
温世安眼睛一亮:"长官是说...教战士们学机械?"
"对!"陈长安点头,"就从认零件、看图纸开始教。"
就这样,缅北根据地的第一个兵工厂初具雏形。到了月底,他们不仅能仿制三八式步枪,还开始小批量生产子弹。更让陈长安惊喜的是,温世安带着几个铁匠,居然用废铁拼凑出了台简易车床!
"长官您看!"温世安兴奋地演示着,"用这个加工枪管,精度提高了一倍!"
陈长安摸着冰凉的金属导轨,忽然有种奇妙的感觉——这些实实在在的机器,比法术可靠多了。他想起师父曾经说过的话:"道法自然",或许发展工业才是顺应时代的选择?
这天夜里,陈长安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站在巨大的工厂里,流水线上源源不断生产着武器。醒来时,他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或许,是该减少对法术的依赖了。
远处,第一炉用新方法炼制的钢水正缓缓流出,映红了半个夜空。陈长安站在山坡上,看着这片由战士们亲手建造的工业雏形,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