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中文 > 完啦!我成了组织最高领导人 > 第60章 动身前的准备

第60章 动身前的准备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的上海,宋之仁坐在二楼临窗的写字台旁,指尖夹着一支烟,烟灰积了老长,却忘了去弹。¨零′点~看,书+ _首^发?

桌上摊着几份卷宗,最上面的三张照片有些刺眼——联络员赵碧薇,长得很漂亮,有些像自己前世看过的一个女演员,黑泽志玲,资料里写着曾在北平某女校任教;电报员王霞芬,戴副圆框眼镜,看着文弱,履历显示是上海电报局的老职员;行动队队长王峰,身材魁梧,一脸英气,据说是西北军出身。这几个人,是上面通知即将从窑洞派来上海的“王牌”小组,说是要配合他在沪上的工作。

可宋之仁心里那根弦,从看到名字和资料的那一刻起,就没松过。“赵碧薇、王霞芬、王峰……”他低声念叨着,指尖在照片上轻轻敲击,“这名字,这长相,怎么就这么眼熟呢?”不是见过本人,而是那种模模糊糊的,像是在某份旧档案或者敌特通报里瞥见过的感觉。

干他们这行,疑心重不是毛病,是保命的本钱。尤其是在上海这个龙潭虎穴,日本人、76号特工、中统、军统,还有各路帮派,眼线比马路上的石子都多,突然来这么几个人,说是自己人,谁敢打包票?

“等?”宋之仁嗤笑一声,把烟头摁灭在烟灰缸里,“等他们来,指不定谁等谁呢。”他不是没想过组织纪律,但在上海混了这么久,他太清楚“意外”是怎么发生的。

一杯下了药的咖啡,一次“不慎”的车祸,或者干脆在接头时被“意外”撞见,都能让一个人无声无息地消失。他现在树大招风,既是军统在上海“财神爷小组”的负责人,又是八路军115师挂名的后勤部副部长,这双重身份要是被捅出去,够他死十回了。

与其把脖子伸出去让人琢磨,不如先晾着。上海这么大,找个地方猫起来,还不容易?

更重要的是,他打算往北走一趟。115师后勤部副部长这个衔头,他挂了快半年,可除了通过秘密交通线送过几批物资,人压根没在根据地露过面。

眼下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往后的仗怎么打,他心里有本账。115师将来可是西野的底子,现在不把脸混熟,往后怎么使唤人?再说了,武汉会战眼瞅着就要打响,日本人在徐州吃了亏,这回调集的兵力比历史上只多不少。北路这边,晋绥军、中央军,还有张小七那二十万东北军,跟八路军搅和在一起,局势乱得像团麻。^0*0!晓-税¨徃, ¢无·错\内.容¢越是乱,越得把自己人武装起来。

想到这儿,宋之仁不自觉的扫了一眼,自己系统空间中堆积如山的装备和物资。

“得给老兄弟们添点家伙了。”他喃喃自语,眼睛里闪过一丝精光。历史上八路军武器匮乏,可现在有了这些储备,情况就不一样了。

他打算这次去115师,不光要送武器,还要把一些训练方法和战术思路带过去,毕竟未来的大仗,光靠勇气不够,还得靠装备和脑子。

不过,走之前,军统这边的摊子得收拾利落。身份多就是麻烦,这边得顾着,那边也不能丢。

“财神爷小组”负责给军统在上海的活动筹措经费,说白了就是搞钱,买卖、走私、甚至有时候接点“黑活”,什么来钱快干什么。这摊子不能散,也不能出岔子。好在他现在是上海地区的负责人,人事调度还算方便,只要不让两边的人互相认识,就能勉强维持。

他从抽屉里拿出一张白纸,用铅笔飞快地写了几行字,内容很简单:“晚八点,三号屋,全体到。”没有署名,没有多余的话,这是规矩。写完,他把纸团成一个小团,塞进袖筒里。然后戴上一顶旧毡帽,压了压帽檐,又在脸上抹了把灰,让自己看起来更像个普通的商人。

出门前,他又仔细检查了一遍房间,确保没有留下任何可疑的痕迹。走到街上,他没首接去目的地,而是先绕了几个弯,时不时回头看看,确认没有尾巴。上海的街道像迷宫,尤其是法租界和公共租界交界的地方,弄堂深,巷子窄,最适合甩人。

街角的一棵法国梧桐树下,摆着个小小的郎中摊位。一个穿着蓝布褂子、戴着老花镜的老头正低头拨弄着药箱里的草药,正是联络员陈兴民。他平时就靠这个身份做掩护,给组织传递消息。

宋之仁装作路过,脚步没停,只是在经过摊位时,手指看似不经意地在摊位边缘擦过,那个纸团就悄无声息地落在了陈兴民手边的药草堆里。陈兴民眼皮都没抬一下,手指飞快地一捻,纸团就不见了,接着若无其事地继续整理他的草药,嘴里还哼着不成调的江南小调。

这一系列动作,快、准、稳,没有半分拖泥带水。在旁人看来,不过是路人与郎中擦肩而过,连个眼神交流都没有。可在他们眼里,这就是无声的命令。

宋之仁继续往前走,心里盘算着晚上的会。?微,趣¢小′说¢ *首/发~他得把近期的工作安排下去,尤其是钱的事,武汉会战一开打,各方都缺钱,军统这边肯定催得紧。

夜色像块浸了墨的绒布,慢慢罩住了上海。宋之仁裹了裹旧风衣,帽檐压得更低,贴着墙根走进一条窄巷。巷子尽头,挂着块“留影阁”的木牌,影楼早己经打烊,木门缝里透出点微弱的光。

他在门上敲了三下,“笃笃笃”,节奏不紧不慢。里面很快传来轻微的挪动声,门开了条缝,露出陈兴民那双眯缝眼。“宋先生,您可来了,都等着呢。”老陈压低声音,把他让了进去。

影楼里一股子显影液和相纸的味道,暗沉沉的。穿过摆着背景布和老式相机的前厅,往后院走。后院果然挂着厚厚的黑窗帘,说是冲洗照片的暗室,其实就是他们的三号安全屋。宋之仁推开门,一股烟草和瓜子的混合气味扑面而来。

屋里灯开得很暗,只点了盏罩着绿纱罩的台灯。财神爷小组的人果然都到齐了,围着一张旧方桌坐着。陈兴民和吴西海这俩五十多岁的大叔,一人捧个搪瓷缸子,正低头嗑瓜子,瓜子皮吐了一地。看见宋之仁进来,老陈把手里的瓜子皮一扔,笑呵呵地打招呼:“宋头儿,您可算来了,快坐快坐,老吴泡了壶碧螺春,您尝尝。”

老吴是个敦实的汉子,忙着站起来给宋之仁挪椅子,顺手把桌上的瓜子盘往他面前推了推。“宋头儿,路上没遇上麻烦吧?今儿个鬼子查得紧。”

靠在墙角的波姐,今天换了身水红色的碎花旗袍,领口开得有点低,正对着小镜子用口红补妆。听见动静,她扭过身子,一股浓郁的雪花膏味飘过来,伸手就拉住宋之仁的胳膊:“哎哟宋头儿,您可来了,快坐我边上,跟您说个事儿……”她说话时胸口跟着起伏,旗袍的布料裹得紧紧的,透着股泼辣劲儿。

蔡成妍小丫头才十七八岁,穿着学生装,安静地坐在角落里,手里捧着本《良友》画报,见宋之仁看过来,只是抿着嘴笑了笑,没说话。她跟宋之仁住一个院子,平时跟着他跑跑腿,今天见是正式会议,就乖乖坐着,不抢话。

彭仲虎永远是那副军人模样,腰板挺得笔首,坐在椅子上像棵松树。看见宋之仁,“腾”地一下站起来,抬手就是个标准的军礼,声音洪亮:“宋组长!”他脸上没什么表情,但眼神里的信任,明明白白。

最热闹的还是林川和刘斌这俩活宝。林川长得瘦高,跟个猴子似的,看见宋之仁进门,立刻夸张地踮着脚跑到门后,扒着门缝往外看了半天,然后嬉皮笑脸地转回来,学着鬼子说话的腔调汇报:“报告宋头儿,外面地,没有‘太君’,也没有‘汉奸’的干活!”他那副“鬼子进村”的滑稽样子,逗得老陈和老吴哈哈大笑。

刘斌是个矮胖子,正往窗台上摆几个小铃铛,听见笑声,头也不回地举手喊了一嗓子:“都别笑!我这警戒线都设好了,胡同口拴了根细麻绳,上面挂了铃铛,谁要是踩上去,咱这儿立马就听见!”

宋之仁看着眼前这几张熟悉的脸,心里踏实了不少。他摆摆手让彭仲虎坐下,自己拉了把椅子坐在桌子主位,清了清嗓子说:“好了好了,都别闹了,说正事儿。”

屋里很快安静下来,几双眼睛都看向他。宋之仁从怀里掏出一个油纸包,打开来,里面是几张皱巴巴的地图和一份油印的文件。“我今天叫大家来,是说两件事。第一,我最近要出趟远门,去南边走走。”他没细说去哪儿,大家也习惯了,不该问的不问。

“第二,”他拿起那份油印文件,“这是昨天军统总部发来的急电,武汉会战眼瞅着就打起来了,上面要咱们收集日军的情报,尤其是进攻路线和兵力部署。”

他展开地图,指着上面武汉和南昌的位置:“都知道,鬼子大兵团调动,瞒不住人。我这儿有个大致的方向——”他顿了顿,脑子里飞快地过着历史上的记忆,“武汉这边,鬼子可能会从安庆、合肥往西南打,首扑武汉;南昌那边,估计会从九江往东攻。兵力嘛,少说也有十几个师团,还配了重炮和飞机。”

这可不是瞎猜,而是他记着历史上的战役部署。但这话不能明说,只能含糊地说“得到的消息”。“现在的问题是,光知道个方向没用,总部要证据,要详细的作战计划,不然不敢信。”

林川挠了挠头:“宋头儿,这作战计划可是机密,上哪儿弄去?”

“不好弄,但也不是没办法。”宋之仁敲了敲桌子,“鬼子调动这么多人马,吃喝拉撒、武器弹药,总得有补给线吧?咱们就从这儿下手。老陈、老吴,你们俩负责联系码头和火车站的关系,看看最近有没有大批军用物资装卸,往哪个方向运的。”

“波姐,”他看向穿旗袍的女人,“你顾客那边有几个在日商洋行做事的相好,该派上用场了。旁敲侧击打听打听,鬼子军方最近有没有大动作,订单有没有变化。”

波姐抛了个媚眼:“放心吧宋头儿,包在我身上,保证让她们‘吐’出点东西来。”

“彭仲虎,”宋之仁看向那军人,“你带几个弟兄,盯着沪宁铁路和公路,尤其是夜间运输,看看有没有军列或者装甲部队经过,记清楚时间和方向。”

“是!”彭仲虎立正回答。

“林川、刘斌,你们俩负责盯梢和传递消息,别瞎闹,关键时刻掉链子,我扒了你们的皮!”宋之仁故意板起脸。

“明白明白!”两人连忙应着,收起了嬉皮笑脸。

之后,他看向角落里的蔡成妍:“成妍,你过来。”

小丫头赶紧跑过来,眼睛亮晶晶的。宋之仁从怀里又掏出一个小布包,里面是一张手绘的地图,上面标着几个日军机场的位置,还有几条用红笔勾勒的虚线。“你去联系你二哥,他不是空军少将吗?把这地图交给他,让他想办法转给上面。另外,你还记得海叔吧?就是上个月调到山城总参谋部的那个,你带句话给他,就说按我之前跟他提过的计划,尽量把咱们的人往这几个方向安排。”

蔡成妍接过布包,小心翼翼地揣在怀里,脸上露出兴奋的神情:“宋大哥,放心吧,我保证送到!”她二哥和海叔都是同盟会的关系网,现在都成了他安插在国民党军队里的自己人。

安排完任务,宋之仁端起老吴递过来的茶,喝了一口,又说起另一件事:“还有个事儿,跟大家透个底。最近咱们手头不是宽裕了吗?我拿了五十万美金,去‘走动’了一下。”

这话一说,屋里几个人都愣了一下。五十万美金,可不是小数目。

“跟谁走动?”老陈忍不住问。

“夫人,还有同盟会的那些老爷子们。”宋之仁笑了笑,“这年头,光靠咱们自己不行,得有人撑腰。我给那些老爷子送礼,给他们的太太小姐送首饰,又给他们底下的部队塞了钱……钱没白花,现在好几支部队的长官,都是咱们能说得上话的人了。”

他没明说,但大家都明白,这是在发展自己的势力。

之前军统上海站被鬼子打击得够呛,全体潜伏,正是他扩充实力的好机会。“以后武汉会战打响了,别人的部队怎么打,咱们管不着,但咱们能说得上话的这些部队,得听咱们的招呼。到时候情报到手,往哪儿送,怎么用,学问大着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