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中文 > 蒋介石日记揭秘 > 第8章完结

第8章完结

7月9日早,蒋介石拟订《第二期作战计划》,其大要如下:第一,

以主力集中于右翼,先收复已失之地黄冈、饶平,以巩固潮汕。/我?得.书¢城~ ?埂+辛¨蕞¢筷¢然后以主力自海道取闽省漳州,再与左翼会师闽江下游,为进占福州

做准备。第二,左翼暂取守势,唯要派一支有力部队向龙岩挺进,进逼漳州、福州。因右翼部队第一支队司令李炳荣于19日失守大埔

,该计划无法实行。

【7月31日】

具呈陈总司令辞职。

蒋介石任援闽粤军作战科主任后,颇得陈炯明、邓仲元的信任。一切作战计划,均由

蒋介石一手草拟。蒋所拟订计划,经陈炯明批准,编印装订成册,分发到各支队司令部执行。按蒋介石的作战计划。战事取得进展,

以攻下福建的永安县城为最显著。当时在粤军将领中专门学过军事的人很少,蒋介石在日本毕竟学过炮兵。在各次战役中,蒋在运用

炮兵方面发挥了自己的专长,给人留下了能攻善守的印象。

蒋介石在援闽粤军中工作时私下曾对邓仲元说过:我入幕,系为服

从中山先生革命而来,并非为帮陈炯明而来。!看!书_屋-小*税*惘+ `勉.费\岳-黩/由于当时军队中的地方派系观念很强。使蒋介石感到,他这样一个外乡人置身于全是粤

籍的地方军之中,工作中阻力很大,难以有所作为。于是,给陈炯明写了个辞呈,决意 “拂然而去”。

【8月1日】

陈总司令派陈其尤赍函挽留余,遇子潮安车站。

本日,陈炯明派专人带着他的亲笔信,赶到潮安东站挽留蒋

介石。陈炯明在信中写有“粤军可百败而不可无兄之一人”之语,但蒋介石并没有留下来。

这种恭维之词是应该打折扣的。但

陈慰留蒋可是真心实意的。8月2日,邓铿又派代表到汕头强留。蒋不为所动。3日他到了香港,见到了廖仲恺、朱执信、居正等人,

18日回上海。

23日,蒋到法租界莫里哀路29号孙寓谒见孙中山,谓陈纵容部属诋毁孙中山,而使自己愤然去职。¨c*h*a`n/g~k`a¨n`s~h-u·.?c¨o,m,--所谓“诋毁

”,就是指陈部下叶举称孙中山为“孙大炮”。孙不介意,劝蒋仍回粤军,蒋不从。

陈、邓又先后四次来函劝驾,言辞都很恳

切。

统帅和同僚都在召唤蒋归队,这种慰留的规格是很高的。这时福建前线又打了胜仗,大埔、下洋业已夺回,并一直打到漳

州的龙溪,形势喜人。蒋在上海停留了20天,便再度前往汕头。这次短期离队很合算,9月26日,他擢升为第二支队司令官,设司令

部于长泰。司令官的气派就不一样了,请看他亲自写的一篇祭告文:

伏愿而后而今,战必胜,攻必克,统一中华,平定全亚…

…完成革命伟大之盛业。

【8月18日】

归沪,轮行稳疾。入夜,余对月华吐朗,追忆少年时奉母游招宝山及天童育王诸胜光景。

面对夜月而思亲

,是极为正常事,古有“千里共婵娟”之语嘛!蒋介石与母亲的感情是很深的,九岁丧父,一门孤寡,茕孑无依。每当蒋介石离家去

葛溪村和塾馆读书时,母子二人都要抱头大哭一场。蒋母信佛,曾带少年蒋介石游过天童寺、阿育王寺及招宝山。天童寺,在浙江鄞

县距宁波市东30公里的太白山麓。是我国佛教“中华五山”之一,属禅宗。寺周群山耸峙,层峦叠嶂,有南山晚翠、东谷秋江、深径

回松、风岗修竹、清关喷雪、西涧分钟、双池邱景、平台铺月、玲珑天凿、太白生云十景。王安石游天童寺诗云:“山山桑柘绿浮空

,春日莺啼谷口风,二十里松行欲尽,青山捧出梵王宫。”阿育王寺,在浙江鄞县距宁波市东20公里宝幢镇。也是我国佛教“中华五

山”之一。晋太京三年(公元282年),刘萨诃于此得一舍利塔,高一尺四寸,宽七寸,内悬宝磬、中缀舍利。传说是阿育王所选八万

四千塔之一,内藏舍利传是释迦牟尼涅槃后的遗骨,为中外佛教徒所崇敬。难怪蒋母不惧远涉携子前往瞻仰。招宝山,在浙江镇海县

东北15公里的甬江口。本名候涛山,又名鳌柱山,是一突入海中的小山,面积226公顷。山上原有宝陀寺和明嘉靖六十九年

(1560)为抵御倭寇而筑的威远城。今寺宇和城垣遗址还在。登山远眺,海天渺茫。山上原有招宝山十二景,苍山翠竹,景色宜人。

【8月23日】

晚,谒总理报告闽粤战况。

蒋介石8月18日回到上海,23日晚才到孙中山的法租界莫里哀路29号一幢两层楼

的寓所谒见孙中山。蒋介石对孙中山陈述自己辞职的理由时,并不谈工作受阻,难有作为的情况,却说是因为陈炯明纵容部下诋毁孙

中山,而使自己愤然去职。孙中山对粤军寄予很大的希望,当初,将党内懂军事的人才许崇智、邓仲元、蒋介石等派到粤军中,意在

加强力量,掌握武装。因此他劝慰蒋介石再回到粤军去,但蒋介石并没有遵从。

【9月27日】

卸第二支队司令官职。挈眷归沪上。

陈炯明当时任蒋为粤军总司令部参议,蒋执意留屿休养。某夕散步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