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人。¨6+1~墈¨书·蛧* .庚¢新/嶵.全/1950年严家淦被任命为"经济部长",兼"美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同
年3月,又改任"财政部长",掌管财经大权,推行现代预算制度。
1955年,严家淦继俞鸿钧任"台省主席",兼"省保安司令",并兼任"行政
院经济安定委员会主任委员"和"国军退除役官兵就业辅导委员会主任委员"。1963
年严家淦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常委。
据《联合报》介绍,严氏政绩卓著,颇有才干,就其从大陆到台湾的从政经历
和从政业绩来看,严家淦似乎也不像外界所说的那样真的十分能干,而且其行政管
理程度可能也不及陈诚,经济管理才能对于台湾经济的贡献似乎也比不上尹仲容,
然而却只有他能够在蒋介石扶持儿子蒋经国的进程中能被蒋介石信任,并最终以他
为蒋经国顺利接班开道。更难能可贵的是,他的确完成了蒋介石交给他的使命,可
见蒋介石没有看错人,也难怪蒋介石对他赞许有加。`7*k′a¢n-s¨h!u*w,u+.!c¢o.m¨
外表看来,严家淦待人接物,以宽和忍让为特长。凡事他认为"退一步想,易
地而处,就会消除争执,化干戈为玉帛"。他对部属的要求是"公而忘私"或"先
公后私"。他经常说能"先公后私","易地而处"的人,一定生活得愉快,并对
个人、对国家,一定有所贡献。
这当然是冠冕堂皇的话,每一位政治人物都知道在公众面前或大众场合表露出
衣冠楚楚或极为公正、平和的伟者样子来,而其内在呢?也许不过平平常常,也许
更是自私之极。严家淦虽不与后者为类,却是个八面玲珑式的人物,以此他得到蒋
介石的"器重",当上了台湾蒋家王朝的"副总统"。
客观地评价严家注,他是一个循规蹈矩,唯唯诺诺的老好人,凡事不敢做主,
或频频请示或推下级研究,才具自不出众。+j-i/n·c?h_e.n^g*h,b·g\c′.\c*o^m!不过他对为官之道却吃得很透。
蒋介石之所以选中他,显然是看中了他的这些品性。蒋介石到台湾之初,培养
了陈诚,希望他的这位黄埔学生帮助他儿子蒋经国成为继承人,以延继其蒋家王朝
的香火。但陈诚威信树立起来以后,似乎看不出他在蒋介石死后会没有异心,故而
蒋介石感到陈诚实际上已成为他儿子蒋经国接班的潜在威胁,所以1963年,借陈诚
多病为由,要他让出兼任的"行政院长"职位,陈诚当然只得听命令,然后蒋介石
顺理成章地任命严家淦为"行政院长"。
所以,总的来说,蒋介石看中和器重严家淦,不过是为提升蒋经国,先找个陪
衬而已。
蒋介石从1949年败退台湾后,起初是对台湾的形势十分忧虑,但美国的军事介
入使台海局势足以让他在台湾生存下去,那时他已60多岁,已入"烈士暮年"时期,
蒋介石当然要为自己考虑接班人延续他开创的事业。通过对蒋经国的长期考察后,
蒋介石为儿子有继承江山的能力,遂有了培养蒋经国之意,先是让蒋经国抓青年工
作,主持特务工作,让他任"国防部总政治部"主任,把政工渗透到台湾的各行各
业,为他以后上台打基础。
蒋介石1960年连任第三届"总统"时,蒋经国晋升为二级上将,具体职务是
"国家安全会议副秘书长"、"行政院政务委员"。"国家退除役官兵辅导会主任
委员"、"中央常委"等。此时蒋经国已开始踏入台湾政治高层,但其要掌握最高
权力,还需要时间、经历和能人相助,这些是由严家淦来帮助完成的。
严家淦一当上"行政院长",领会蒋介石的意思又快又准,随即提名蒋经国任
"国防部副部长"。此时"国防部"部长是俞大维,此人也是个年事已高、不问人
事的人,蒋经国当他的副手,当然实际上就是代俞大维主持"国防部"。蒋经国又
是"政务委员",在"内阁"中和俞大维是同僚,更有取代俞大维职位的有利条件
。
严家淦这件事为蒋介石办得十分好,既不太招摇,却又有实质意义,因为不可
能把蒋经国升为"国防部长",如果那样一来,连蒋介石也会认为极不像话,会招
来党内外非议,所以严家淦不露声色,先让俞大维任"国防部长",因为俞大维在
军方资格较老,无人会指责,再将蒋经国定为"副部长",这一步棋下得不可谓不
妙。更何况,蒋经国在任"国防部'副部长职务期间,很善于同俞大维处理好合作
关系,他的女儿已嫁给俞大维的儿子,和俞大维结成了儿女亲家,有了裙带关系,
自是更亲密了一层。俞大维也明白,蒋介石有意栽培蒋经国接班,他也乐得顺手推
舟,所以俞大维在任职第二年,就愉快地提出辞职,并提名蒋经国继任其职。
1964年1月13日,蒋介石照准俞大维辞"国防部长"职,遂升蒋经国任"国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