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中文 > 公木传 > 第2章完结

第2章完结

第四十章(1)

第四十章(2)

第四十章(3)

第四十章(4)

第四十一章(1)

第四十一章(2)

第四十二章(1)

第四十二章(2)

第四十三章(1)

第四十三章(2)

第四十三章(3)

第四十四章(1)

第四十四章(2)

第四十四章(3)

第四十五章(1)

第四十五章(2)

第四十五章(3)

第四十五章(4)

第四十六章(1)

第四十六章(2)

第四十七章(1)

第四十七章(2)

第四十八章(1)

第四十八章(2)

第四十八章(3)

第四十九章(1)

第四十九章(2)

第四十九章(3)

第五十章(1)

第五十章(2)

第五十章(3)

第五十章(4)

第五十一章(1)

第五十一章(2)

第五十一章(3)

第五十二章(1)

第五十二章(2)

第五十二章(3)

第五十二章(4)

第五十三章(1)

第五十三章(2)

第五十三章(3)

第五十四章(1)

第五十四章(2)

第五十四章(3)

第五十四章(4)

第五十五章(1)

第五十五章(2)

第五十六章(1)

第五十六章(2)

第五十六章(3)

第五十七章(1)

第五十七章(2)

第五十八章(1)

第五十八章(2)

第五十八章(3)

第五十八章(4)

第五十九章(1)

第五十九章(2)

第五十九章(3)

第五十九章(4)

总序

总序读者看到“新史学”三字,也许会联想到20世纪初梁启超发动的那场史学革命。′墈¨书!君· .最_芯^蟑/劫\埂!新′筷^+幻`想¢姬′ ,追~罪¨辛\漳!结-.8*6-k.a,n~s-h*u*.′c\o.m¨其实我们并没有梁启超那样的雄心,我们所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也和他那时大不相同了。昔日梁启超们痛感旧史等同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因专供特殊阶级诵读,故目的偏重政治,而政治又偏重中枢,遂致吾侪所认为极重要之史迹有时反阙而不载”,所以他主张要写 “新史学”。今天,大概已经很少有人以为历史只与帝王将相有关了吧?这也是梁启超们努力的结果。

我非史学界中人,但雅好读史,对史学研究的现状,觉得有这样几个毛病:一是对待史料,常凭个人好恶和口味而取舍。为了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每置大量“不利”的史料于不顾,却把孤证当宝贝津津乐道;二是回避真问题。1949年以来,连篇累牍讨论的关于奴隶制和封建制分期、关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关于农民起义性质等等问题,几乎都成了毫无意义的废话。反之,对日本侵华战争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罪行,却很少写成历史。到了和日本右翼较量时,历史学给我们准备的证词却是令人沮丧的单薄,拿不出扎实的具有专业水准的实证研究。三是忽略了宏大背景中小人物真实的生活和真切的情感。就像前辈史学家所说,哪一年发生了什么战争,哪一年哪个大臣受到了什么赏赐,史籍上都清清楚楚,而当时老百姓用什么餐具吃饭,婚娶的风俗是什么样的,寻绎却十分困难。在近现代史研究中,这个毛病更为凸显,小人物的史迹越来越被一个个宏大的浪潮所淹没。至于为时风所侵袭,或躲躲闪闪,不敢直面历史,或哗众取宠,制造“史学泡沫”,或急功近利,专以“戏说”为事,就更是等而下之的通病了。

我们希望这套丛书不同于象牙塔里的高头讲章,要让普通读者有阅读的兴味;要讨论一些真问题,虽不必让所有读者都同意你的看法和说法,但至少要引发他们的思考;当然,更不能打着史学的旗号,兜售私货。要做到这些,我得承认,我的学养是不够的,但心是虔诚的,算是“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吧。由于个人的兴趣,我更喜欢那些以史料说话的书,因为任何理论都是灰色的,都可能过时,而以扎实史料说话的书,即便“结论”过时了,但史料也许还会活着——尽管它也必然会带有一定的主观性,而且不能不受记录人思想感情、方法手段的影响。还有,我是本丛书的策划人,它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我个人喜好的影响,这些都是要向读者说明的。

钱潮汹涌,书斋寂寞。当下,有真学问的史家也许不少,可要在现有条件下,推出一套适合普通读者阅读、对当下一些真问题有所回应的史学书却并不容易。组来的书稿,本来有十余部,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有的只能暂且搁置。恰好手头另有一套文史丛书,和这个选题互有交叉,于是将二者合而为一,这套书也就成了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史学丛书,而是一套比较开放的丛书——无论何种写法,无论何种体裁,只要有新的材料,或是有新的见识,都拿了进来。鲁滨孙说:“就广义说起来,所有人类自出世以来所想的,或所做的成绩同痕迹,都包括在历史里面。大则可以追述古代民族的兴亡,小则可以描写个人的性情同动作。”据此,说这套“新史学文丛”所反映的是广义的历史,也应该是可以的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