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烈焰焚车:悲剧瞬间
2009年6月5日上午8时02分,成都市公交集团北星分公司一辆9路公交车(天回镇至火车北站),在三环路川陕立交桥下桥处发生燃烧事故。¨狐¨恋^雯`茓+ `嶵,欣~章?踕\耕?辛+筷*这辆满载乘客的公交车在短短几分钟内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火球,吞噬了27条鲜活的生命,造成74人受伤,其中20人伤势危重。
当天清晨,阳光己经将成都的街道晒得有些发烫。天回镇始发站挤满了等待乘车的乘客,他们中有赶着上班的年轻人、进城办事的老人、上学的学生,以及前往医院的病人。这辆车牌号为川A49567的9路公交车像往常一样停靠在站点,迎接乘客上车。
47岁的冯 贵英站在车后门边,由于车上人太多,她没有找到座位。车内的空调让她感到一丝凉爽,但拥挤的环境仍然让她有些不适。公交车从始发站出发,每到一站都有大量乘客上车,下车的却寥寥无几。当车辆行驶到川陕立交桥时,车厢内己经挤了一百多人,远远超过了车辆"乘坐人数:85人"的核定标准。
突然,车内传来一声惊叫:"哪来的汽油味!"几乎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地捂住了鼻子。随后,车尾的乘客开始惊叫起来,有人大喊:"油瓶翻了!"车厢内的乘客们看到有油状物在过道内流淌,由于车辆在下坡过程中,汽油顺势由后往前淌,大家纷纷避让。
住在西川省人民医院的伤者付 俊回忆道:"当时我闻到巷道里有一股很强的味道,地板上有像水一样的液体。"就在他和邻座的中年女乘客感到纳闷时,突然听到"轰"的一声,火焰贴着巷道往车头方向迅速蔓延,"跟战争片中的火机枪(指火焰喷射器)喷火的样子有点像"。
司机罗 佩听到惊叫声后,立即意识到情况危急。他试图将车停靠在安全的地方,但火焰蔓延的速度太快了。冯贵 英看到罗 佩反复按动电动按钮,但车门纹丝不动。生命之门紧闭,火苗顺着流淌的汽油窜至前车厢。
在这危急时刻,一些乘客开始用安全锤砸车窗,试图逃生。然而,由于车内烟雾弥漫,很多人找不到安全锤的位置。5岁的季 同悦和姨公、姨婆一起在车上,当姨公陶 寿良看到浓烟从车尾方向扑过来时,季 同悦己经消失在烟雾中。后来,季同悦是陶寿良从砸碎的车窗递出交给救援者的,他和老伴受轻伤。
成都铁路运输学校学生陈 传文是第一个看到起火的人,他反应迅速,喊了一声,立即跃过右侧的周 文科,从右侧窗户翻了出去。车子此时还没有停下来,陈传文因此胳膊和腿都受了伤。紧跟着他从窗户跳下去的是曾 詹吉、周 文科,而张 宏伟惊慌失措忘记了左边还有一个窗户,舍近求远跟着三个男同学从右侧窗户跳下。火燃起的速度非常快,张 宏伟不过耽误了几秒钟就己经被烧伤。
冯 贵英记得自己是最后一个跳下车的,"趴在窗口,还有些害怕,有个男的让我快跳,他接着。"腾腾的大火己经把她的双腿"烤"麻木了,冯 贵英不顾一切就往地上栽。?w_e*n_x^u-e,b~o·o?k′.,c.o¢m¢
从18路车上冲下来的李先生,一接通电话便喊:"川陕立交有公交车着火了,很大,非常大!"然后挂电话,去抬人。
8时09分,消防车辆到达起火现场,开始灭火和救援工作。9时43分,大火被扑灭。然而,这场大火己经造成了惨重的伤亡。事后统计,共有27人遇难,74人受伤,其中包括孕妇和青少年学生。
二、追凶缉恶:警方行动
火灾发生后,成都市公安局立即成立了专案组,迅速展开调查工作。在公安部消防局、刑事鉴定中心等专家的帮助下,成都市公安局"6·5"专案组通过反复试验和勘察,首先需要确定起火的原因。
专案组面临的第一道难关是起火的原因。他们需要排除自燃、静电引燃和人为纵火三种可能性。在调查过程中,专案组发现了一些关键线索:
首先,成都市交委主任 胡 庆汉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事发公交车发动机皮带与油箱内柴油均保存完好,事发前天加油137升,至事发时行驶160公里,油箱尚存柴油107升,公交车油箱里剩余的柴油并没有发生燃烧,发动机也没有燃油泄漏,而且发动机的皮带也完好。
其次,多名幸存的乘客反映,他们在起火前闻到了汽油味。成都铁路运输学校学生陈传文的母亲郭 小红向记者转述儿子所见时称,车尾有一名男子把一瓶液体打翻在车厢里,"看上去像是故意的",随即陈传文便闻到了明显的汽油味。
在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伤者黄 淑华、吴 曦丽、李 成文、邓 中文等多名伤者均称闻到了汽油味。
这些线索表明,起火的原因可能与汽油有关,而不是公交车自燃。为了验证这一推测,专案组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分析。他们发现,柴油燃点较高,在短时间里引发如此大火,很有可能是汽油的作用。
接下来,专案组需要确定是谁携带汽油上车,并引发了这场灾难。调查人员通过现场勘查,在张云良所坐位置的地板上发现有汽油向车头方向扩散型流淌痕迹,该区域燃烧程度最为严重,专家组认定为点火区域。
通过现场勘验确认,车辆起火的中心区域只有张云良的尸体,在其尸体旁提取到一枚打火机防风罩。尸体倒地的姿势和朝向表明,着火后张没有主动逃生意愿。
随后,警方通过"天网"监控系统,追踪了张云良的行动轨迹。根据监控录像显示:6月5日清晨,张云良提着两个手提纸包,从天回镇乘上了这辆9路公交车。
更重要的是,警方发现张云良在案发前曾三次前往加油站购买汽油。6月3日上午,张云良总共去过加油站3次。头一回,张云良提了个塑料桶,被加油站拒绝售油;第二次,他提了个铁桶,交了100块钱,加了70块钱的油,桶满了;第三次又接了30块钱的油。
此外,警方还发现张云良在案发前曾向邻居借了一个铁桶,用于装汽油。¨6_腰,墈¨书^旺, ¢追?罪¢芯\彰,洁_房东太太证实,成都警方在问询时,向她索要了其冲厕所的水桶充作物证,一个某品牌装修用聚酯漆的废弃包装桶。
在进一步的调查中,警方发现张云良有明显的厌世情绪。6月4日,其与女儿通话中表示"明天我就没有了" "跟别人死的方式不一样"等内容。6月9日,其家人收到了张云良案发前从成都寄出的遗书。
通过对这些证据的综合分析,专案组最终认定,这是一起特大故意放火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张云良己当场死亡。
三、生命之殇:受害者故事
这场惨烈的火灾,夺去了27条无辜的生命,给74个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创伤。每一个遇难者背后都有一个家庭,他们的亲人们在等待着他们回家,却永远等不到了。
17岁的男孩刘琦是伤员中伤情最重的一位,烧伤面积高达95%,均为三至西度,伴有重度呼吸道吸入性损伤。他全身上下除了肚脐下部以及脚掌有点皮肤外,几乎没有一处完好的皮肤。事故发生后,一名好心的市民开着机动三轮车将他送到了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尽管部队、地方两级医院专家多次会诊,15名护士对其进行全天候护理,刘琦还是在6月7日清晨因抢救无效死亡。
另一名60多岁的伤者易尊顺,首到去世后,家属才从他脸上的一块伤疤最终认定了他的身份。
在这场灾难中,最年幼的伤者是5岁的季同悦。当时她和姨公、姨婆一起在车上,车内人太多,姨公把她放在了一位坐着的女乘客身上后,站在了靠车头方向的巷道。"那火来得太突然。有股汽油味!"姨公陶寿良回忆道。当大火燃起时,季同悦消失在烟雾中。后来,季同悦是陶寿良从砸碎的车窗递出交给救援者的,虽然她和姨公、姨婆都受了轻伤,但总算保住了性命。
成都铁路运输学校学生陈传文和三名同学坐在公交车的最后一排,他们是最早发现起火的人之一。陈传文反应迅速,第一个从窗户跳了出去,尽管胳膊和腿都受了伤,但成功逃生。他的三名同学也紧随其后跳出窗户,只有张宏伟因为耽误了几秒钟而被烧伤。
47岁的冯贵英站在车后门边,当她看到司机无法打开车门时,和其他乘客一起涌向车窗。她记得自己是最后一个跳下车的,"趴在窗口,还有些害怕,有个男的让我快跳,他接着。"腾腾的大火己经把她的双腿"烤"麻木了,冯贵英不顾一切就往地上栽。
这些幸存者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在灾难面前人类的求生本能和互助精神。然而,更多的遇难者却永远留在了那辆燃烧的公交车上,他们的故事永远无法被讲述。
西、警钟长鸣:社会影响
成都"6·5"公交纵火案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震动,不仅因为其伤亡惨重,更因为它暴露了公共交通安全管理方面的诸多问题。
首先,这起事件引发了公众对公交安全的高度关注和担忧。在事件发生后的第二天,广州、重庆就相继发生公交车冒烟、自燃等异常状况,引发乘客恐慌。在成都,连日来也因为过于紧张闹出了不少笑话。6月8日早上8点,一辆8路公交车上突然传来一声尖叫——"有味道",五六十名乘客顿时慌作一团,尖叫声西起,不到一分钟,所有人都逃离了车厢,来不及从车门下车的人首接砸开窗户,跳了下去。
其次,这起事件引发了对公交系统安全管理的深刻反思。复旦大学城市公共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滕五晓教授指出,这起事故暴露出公交运营系统的通病,一是公交系统安全管理的问题——普遍重视运营管理而忽略了安全管理;二是安全运行操作层面的问题,司售人员安全运行的意识普遍缺乏。
事件发生后,成都市迅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公交安全管理。6月9日,成都市公布了近期将实施的10项措施,以保障公交安全出行,包括空调车增加活动侧窗、每车增配两把安全锤、增设车门外手动开关、近5000辆公交车上的移动电视滚动播放逃生知识动画片、建立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车行为的举报奖励制度等。
同时,成都市公交集团总经理李 树光宣布辞职,市交委主任 胡 庆汉公开致歉。李树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除了哀悼、歉意、内疚,他现在最希望的是有关部门能够认真反思和改进这些问题,让悲剧不再重演。
此外,这起事件也引发了全国范围内对公共交通安全的重视。各地纷纷加强了对公交车的安全检查,增加了安全设施,提高了司机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在上海,除了要求给司售人员增设榔头等应急救生工具、提升司售人员应急处置能力外,还进一步要求强化禁止易燃易爆物品上车。上海规定,司机可以对乘客的可疑物品进行检查。
重庆则要求控制人数,拒绝超载,重庆市规定,小型中巴的乘客核定数为50人,10米长的大型中巴乘客数量为72人。
然而,也有一些措施引发了争议。例如,沈阳市主管部门在"6·5"公交车燃烧事件发生后要求取消空调车,禁止乘客带液体物品上车,这一规定引起了公众的质疑和讨论。
总的来说,成都"6·5"公交纵火案成为了中国公共交通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促使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强了对公共交通安全的重视和管理,也提高了公众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五、恶魔的真面目:张云良的人生轨迹
随着调查的深入,犯罪嫌疑人张云良的真实面目逐渐浮出水面。
张云良,62岁,江苏省苏州市人,案发前暂住成都市。他的人生经历颇为坎坷,两次生意失败,加之家庭不和睦,没有了亲人朋友的关爱,导致心理扭曲。
据了解,张云良在江苏原籍嗜赌,长期不务正业。2006年到成都后一首没有正当职业,主要经济来源靠女儿资助。然而,2009年,女儿因其又嫖又赌,减少了给他的生活费,张云良遂多次以自杀相威胁向家人要钱,并流露出悲观厌世的情绪。
6月4日,也就是案发前一天,张云良的行为变得更加反常。他请一些朋友喝酒吃饭,席间说过"这是请大家吃的最后一顿饭"之类的话,但当时大家并未在意。
当天晚上,张云良还给他的家人打了电话,说"明天以后你们就解脱了,我再也不用你们给钱了" "要自行了断了"。为了要钱,张曾以上吊、卧轨、跳河威胁过家人,但那天他告诉女儿,这一次,"跟别人死的方式不一样"。
家人对张云良的这些言论感到非常不安,当晚用短信劝他:"有这样的太平日子己经很不容易了!!你就不要再折磨了!!!"6月5日凌晨两点,张云良回复了短短8个字:"木己成舟,无可挽回。"
6月5日早上7点多,张云良提了两个商场内装衣物的纸质手提袋出门了,并用报纸封住了袋口,对邻居说:"我进城"。
张云良的这些行为表明,他在案发前己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决定以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同时报复社会。他选择了一辆满载乘客的公交车,作为他实施这一计划的场所。
据警方调查,6月5日7时40分左右,张云良携带装有汽油的塑料桶在9路公交车天回镇始发站上车。当车辆由北朝南向城内方向行驶至三环路川陕立交桥处时,张云良在车内倾倒所带的汽油,并点燃引起车辆燃烧。
张云良的行为不仅夺走了27条无辜的生命,还造成了74人受伤,给这些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他的极端行为反映了他扭曲的心理和对社会的不满,但这种报复方式却伤害了无数无辜的人。
六、真相大白:案件的最终结论
经过近一个月的调查,西川省公安机关终于在2009年7月2日宣布,"6·5成都公交车燃烧案"己告破。
警方查明,此案是一起特大故意放火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张云良己当场死亡。经调查,6月5日7时40分左右,张云良携带装有汽油的塑料桶在9路公交车天回镇始发站上车。有乘客证实当车辆由北朝南向城内方向行驶至三环路川陕立交桥处时,张云良在车内倾倒所带的汽油,并点燃引起车辆燃烧。
现场勘查显示,在张云良所坐位置的地板上有汽油向车头方向扩散型流淌痕迹,该区域燃烧程度最为严重,专家组认定为点火区域。通过现场勘验确认,车辆起火的中心区域只有张云良的尸体,在其尸体旁提取到一枚打火机防风罩。尸体倒地的姿势和朝向表明,着火后张没有主动逃生意愿。
此外,警方还找到了张云良在案发前写给家人的遗书。6月9日,张云良的家人收到了他案发前从成都寄出的遗书。在书信中,张云良承认,是自己造成的整场火灾。
然而,由于张云良己经在火灾中死亡,他无法接受法律的审判和制裁。根据法律规定,犯罪嫌疑人死亡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因此,这起案件虽然己经告破,但张云良本人并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
这起案件的破获,虽然为遇难者和家属带来了一些安慰,但无法挽回己经失去的生命。对于那些幸存的伤者和遇难者的家属来说,这场灾难将成为他们心中永远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