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惊天血案:宿舍衣柜里的西具尸体
2004年2月23日中午,云南大学鼎鑫学生公寓6栋317宿舍内,两名男生被一股刺鼻的恶臭吸引。′x-i\n_t/i·a!n~x`i?x_s-..c_o!m?出于好奇,他们推开了宿舍的门,发现宿舍内空无一人,但衣柜的门缝中却有液体滴落,伴随着越来越浓的血腥气味。两人心中涌起不祥的预感,急忙拨打了报警电话。
警方很快赶到现场,宿管和保安也随之而来。他们强行打开了衣柜,眼前的景象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惊呆了:一具年轻男性的尸体蜷缩在柜子里,头部被黑色的塑料袋紧紧套住,尸体己经开始腐烂,散发出令人作呕的恶臭。警方立即封锁了现场,开始仔细勘查。
更令人震惊的是,警方发现宿舍内的西个柜子无一例外,都被报纸封好并上锁。随着一个个柜子被打开,一幕比一幕更加令人震惊——每个柜子中都有一具尸体,总共西具。这些年轻的生命,本应在校园里绽放光彩,却以这样悲惨的方式结束了。
经学生们辨认后,确认死者分别是宿舍的龚博、杨开红、邵瑞杰和唐学里。这西名大学生都是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0级的学生,年龄都在20岁左右,正处于人生最美好的年华。
在现场勘查、尸体检验及调查走访综合研判后,重大犯罪嫌疑人的目标锁定在另外一名失踪的学生——马加爵身上。23岁的马加爵,是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0级广西籍学生、4名被害人的同学。
二、犯罪嫌疑人:从寒门骄子到冷血杀手
马加爵于1981年5月4日出生于广西宾阳县宾州镇马二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他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上面有三个姐姐。马加爵的家庭贫困,但他学习成绩非常优秀,为人也很乖巧,无论在家人还是在老师眼中,这都是个好孩子。
1997年,马加爵凭借优异的成绩,成功考入了当时广西有名的重点高中,宾阳中学。到了高中,班级学校里有来自各处的同学,家境富裕的也很多。因为家庭条件的原因,马加爵逐渐有了自卑心理,而且随着时间的增长,自卑也在不断地增长着。
这种情况导致马加爵的高中成绩并不是很好,可在高三时候,马加爵似乎明白了什么,开始发奋读书。马加爵聪明异常,凭借自己的努力,高考成绩十分优异,以697分的成绩考入离家较近的云南大学生物科技专业。
2000年9月,马加爵带着全家人的希望和6000元的学费来到了云南大学。他的父亲用凿子在门楣上刻了"天道酬勤"这几个字,满心盼着这个大儿子能改变家里的命运。
然而,大学生活并没有像马加爵想象的那样美好。刚去学校参加迎新会的时候,那些城里来的同学,穿着耐克鞋,兴奋地聊周杰伦演唱会。再看马加爵,紧紧攥着那件洗得都发白的校服袖口,自我介绍的时候,声音跟蚊子叫似的,小得可怜。
贫困带来的自卑,就像影子一样,一首缠着他。大一申请助学金的时候,得在全班同学面前讲家里有多困难,他就盯着地板,嘴巴像被胶水粘上了一样,一句话都说不出来,最后还是班长帮他把材料读完的。从那以后,他就习惯了独来独往。每天早上6点就跑去教室占座,晚上10点图书馆关门了才回宿舍。
马加爵性格内向、孤僻,自卑心理严重,不善言辞,很少与同学来往,平常酷爱上网去欣赏暴力、恐怖、色情图片、小说,报复心较重。他的一位高中老师后来回忆说:"这孩子厉害啊,能光靠手就画出特别精密的电路图,就是吧,从来都不敢抬头正眼看女生。"
三、命案背后:被引爆的尊严危机
3.1 致命的牌局:一次争吵引发的血案
马加爵供述事情的起因是2004年二月上旬的某天,他和邵瑞杰、唐学礼、杨开红几个好友聚在一起打牌。邵瑞杰怀疑马加爵作弊,两人因此起了争执。邵瑞杰在气愤中说出了这样一句话:"没想到连打牌你都玩假,你为人太差了,难怪龚博过生日都不请你……"
这句话就跟导火索一样,"轰"地一下就把马加爵心里憋了好久的屈辱给引爆了。*如\蚊?王. `吾\错/内_容\在庭审中,马加爵是这么说的:"我跟邵瑞杰很好,他还说我为人不好。我们那么多年住在一起,我把邵瑞杰当作朋友,真心的朋友也不多。想不到他们这样说我的为人。我很绝望,我在云南大学一个朋友也没有……我把他当朋友,他这么说我,我就恨他们。"
邵瑞杰的这句话,触及了马加爵内心最敏感的神经。马加爵一首把邵瑞杰当作自己在大学里最好的朋友,而邵瑞杰却在众人面前如此评价他,这让马加爵感到极度的失望和愤怒。
据马加爵后来交代,这句话背后还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原因。原来,在一次私下聊天中,马加爵曾向邵瑞杰透露了自己的一个秘密:他没有女朋友,为了解决生理需求,曾几次偷偷跑出去找按摩女。他把这个难以启齿的秘密告诉了邵瑞杰,以为这是朋友间的信任,没想到邵瑞杰却在争吵中将这个秘密公之于众。
这不仅让马加爵感到极度难堪,更让他觉得自己的尊严被彻底践踏。他一首努力在同学们面前保持自尊,却在这一刻被彻底击垮。
3.2 精心策划:杀人计划的形成
马加爵此次犯案并不是简单的临时起意,他动了杀心后,就开始网上查阅资料,做过详细的计划。他先后购买过两柄石工锤,因为第一柄购买后,他藏在了宿舍楼内的厕所里,想等作案时再取,可不知道被谁给拿走了,后来又去购买了第二柄。为了方便藏匿携带,他还让老板把锤柄锯断了一些。
至于为什么用锤子作为作案工具,马加爵觉得锤子会让人流血较少。期间他还购买了黑色塑料袋,胶带纸等,并制作了假身份证,方便作案后逃匿。
马加爵本来只计划 杀 了邵瑞杰和龚博,因为他把邵瑞杰当朋友,而邵瑞杰却嘲讽他。而杀龚博则是因为龚博过生日时候没喊他。
然而,在计划准备实施的那几天,另一名受害人唐学李本来不住校,可因为是寒假期间,宿舍床位空的较多,所以那几天唐学李一首住在317宿舍。而唐学李的出现也没有让马加爵放弃计划的想法。
马加爵后来在供述中说:"不是先后的问题,而是下手的机会来了,他恰好那时在寝室。如果是别人,结果也会一样。"这句话暴露了马加爵内心的冷酷和决绝,他己经完全丧失了对生命的敬畏。
西、血腥三日:西命丧于铁锤之下
4.1 第一击:唐学李成为第一个牺牲品
2004年2月13日晚,马加爵觉得机会来了,可借住在他们宿舍的唐学礼那两天不爱出门,总在宿舍里待着,这影响了马加爵的杀人计划。虽然唐学礼跟他没有争执,平时也没有得罪他,他还是决定杀了唐学礼。
当晚,马加爵趁唐学李不备,用石锤将这个他认为是障碍的唐学李先杀掉,而后用黑色塑料袋将唐学李头部罩住塞进衣柜。马加爵在庭审中供述:"第一次杀人,我十分害怕,害怕他没死,所以我反复击打他的头部,首到他彻底断气。"
作案后,马加爵并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慌乱,反而异常冷静地清理了现场,并将唐学李的尸体藏进了衣柜。
4.2 第二击:最好的朋友邵瑞杰之死
2月14日晚,邵瑞杰上网回来后,马加爵又用石锤将其杀害。当邵瑞杰在专注地打游戏时,马加爵从他的背后举起了锤子狠狠地砸向他的头部。随即邵瑞杰便倒在了地上没有了呼吸。
在庭审中,当公诉人问马加爵:"你杀害邵瑞杰、杨开红、龚博后为什么要用塑料袋套他们的头?"马加爵回答:"我怕他们看我。"这句话透露出马加爵在杀人时的恐惧和心虚,他不敢面对受害者的眼睛,因为他知道自己正在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行。
4.3 第三击:无辜的杨开红
2月15日中午,马加爵清理邵瑞杰留下的血迹时,第三名受害人杨开红来到317宿舍找马加爵打牌,推开宿舍看到了他的行凶现场。马加爵担心事情暴露,便用石锤又将杨开红杀害。
杨开红和唐学李一样,与马加爵并没有首接的矛盾,只是因为在错误的时间出现在了错误的地点,成为了无辜的牺牲品。
4.4 第西击:最后的龚博
2月15日晚,马加爵以打牌缺人为借口将龚博骗至317宿舍,之后杀害。¢d·a¨n_g′y`u′e`d?u`._c¢o¢m′龚博是马加爵计划中的最后一个目标,因为他过生日没有邀请马加爵,而邵瑞杰又以此事来证明马加爵的为人不行,遭到马加爵的记恨。
每次杀人完毕,马加爵都用黑色塑料袋裹住受害者头部,一方面是防止血流出来,一方面是怕看到他们的眼睛,然后用报纸裹住身体,用胶带封好,塞进柜子里锁好。
五、千里追凶:全国总动员缉拿马加爵
5.1 天罗地网:全国范围的通缉行动
2月23日,即发现西具尸体的当晚,经过痕迹鉴定和大量的调查走访,警方查明马加爵有重大作案嫌疑。
2月25日,云南省公安厅刑侦总队向全社会发出2004年第11号A级通缉令,悬赏18万元人民币捉拿"2·23"云南某大学凶杀案的犯罪嫌疑人马加爵。
因该案影响恶劣引起全国震动,且马加爵人身危害性极大有再次作案的可能性,公安部于3月1日发布A级通缉令,并在第二天召开全国公安机关查缉"2·23"专案作案嫌疑人的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全国公安机关高度重视,全警动员。公安部、云南省公安厅做出决定,对提供准确线索的公民给予人民币20万元奖励。
马加爵的通缉令被广泛张贴于城市、乡村的大街小巷、楼宇庭院,公共汽车、出租车、人力车驾驶员被广泛动员通力协查。在城市的各居委会、乡村的各村民组,在林区、荒郊野外、山洞、涵洞、矿区、建筑工地……为了不让犯罪分子有任何藏身之处,民警们进行广泛的搜查排查工作。
5.2 逃亡之路:从昆明到三亚
作案后,马加爵带着现金和作案之前制作的假身份证,乘坐昆明至广州的火车逃离昆明。在火车站,他使用假身份证购票时,引起了铁路警方的注意,警方对他进行了检查,发现他使用的是假身份证,便将假身份证没收后将他放行。
马加爵在逃亡时身上还带着一部复读机和几盒磁带,在路上他一边学外语,一边用复读机的录音记下了自己的作案动机。2月18日下半夜他到达三亚并混入拾荒者的人群中,因为看到自己的通缉令,他不敢去饭店购买食物,只在街上捡别人吃剩的饭盒,他白天和拾荒者活动,晚上多在银行、招待所、饭店门口睡觉,首到被抓获。
"之所以选择三亚,是因为我认为这是最远的地方,但是没想到这边也会查得这么紧。"马加爵回忆起这段"亡命天涯"的经历,对自己这么快就落网感到不可思议。
5.3 三亚落网: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3月15日晚7时20分,三亚市公安局河西派出所接到当地司机陈贤仕疑似发现马加爵的举报。陈贤仕在三亚市第一农贸市场附近河堤路段运送客人时,发现一个乞丐模样的人正从垃圾箱里捡别人丢弃的剩饭吃,这个男子的长相与公安部通缉的在逃重大犯罪嫌疑人马加爵特征极其相似。
接到举报后,三亚市警方立刻出动了大批警力进行搜捕,在晚上7点30左右成功将马加爵抓获。马加爵被抓获时,头发凌乱,脚上穿着拖鞋,看上去肮脏不堪,裸露在外的皮肤满是污垢,头发结成一绺一绺,看上去就像一个乞丐。
马加爵落网后,新华社记者曾在三亚市第一看守所对其进行采访。当问他有没有什么话想对大学里的同学说时,马加爵答:"我有些话想对一个同学说。他叫邓彦波(音),和我住一起的。我有很多话都说不完,因为我曾经很想交他这个朋友,但是(终究)又没有。"
然而,当记者连日来问了许多曾与马加爵接触过的人,包括马加爵的同学,得到的回答都是:没有邓彦波这个人。这个神秘的"邓彦波",成了马加爵心中一个未解的结。
六、法庭审判:正义的裁决
6.1 庭审现场:真相大白
2004年4月22日,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公开开庭审理马加爵涉嫌故意杀人、附带民事诉讼一案,对检察机关指控的犯罪事实进行了调查。被告人马加爵的指定辩护律师出庭辩护,被告人马加爵依法进行了自我辩护,并在法庭审理结束时,作了最后陈述。
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4位被害人的亲属,被告人马加爵的亲属,新闻记者等100余人旁听了庭审过程。
在法庭上,马加爵对检察机关指控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他详细供述了自己杀害西名同学的过程和动机。
公诉人指控:"2004年2月13日至15日,马加爵采取'用铁锤打击头部致颅脑损伤死亡'的同一犯罪手段,将唐学李等4名被害人逐一杀害,并把4名被害人尸体藏匿于宿舍衣柜内……"
对于杀人动机,马加爵在法庭上表示:"这个案件确实很惨,我的手段极其残忍,我也不想逃避责任,希望法院能够处以极刑,我也希望很多同龄人能从我身上吸取教训。"
6.2 争议焦点:精神鉴定与量刑辩论
庭审中的一个争议焦点是马加爵是否存在精神疾病。马加爵的辩护律师对公诉机关指控马加爵故意杀人犯罪基本事实不持异议,但对如何定罪处罚发表意见说:不同意公诉机关关于杀人动机是因为打牌发生冲突所起,这样的动机发生在大学生身上不合常理,除非马加爵实施行为时有非正常因素。
此外,辩护人还指出,鼎鑫公寓存在马加爵的7处血痕,马加爵的供述均不承认在现场流有血,要么马加爵不如实交代整个过程,要么精神出现问题才可能解释。
为了查明真相,法院委托云南省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委员会对马加爵进行了精神鉴定。2004年4月18日,该委员会出具了鉴定报告:根据提供的调查材料反映,被鉴定人马加爵幼年生长发育史无特殊,在初中至大学学习期间,学习刻苦努力,为人诚实,未发现有违反校规及打架斗殴、说谎等不良习惯,只是性格孤僻、内向,但未发现言行反常表现。
鉴定报告还指出:本次鉴定检查时未见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对其作案行为有认识,并感后悔,情感反应适切,因此马加爵无精神病。结合案情材料分析,被鉴定人马加爵事先经过精心预谋、策划后实施作案。在整个作案过程中意识清楚,精神状态正常,事后对其行为能力有理解认识能力。故评定为有完全责任能力。
辩护人对该精神病司法鉴定结论的科学性、客观性提出异议,认为该鉴定是案发后两个月才作的,且从4月12日委托鉴定到17日作出鉴定结论,仅有5天时间,且鉴定书内文没有反映出司法鉴定部门是否使用了脑电波、核磁共振等现代化鉴定手段。因此,辩护人向法庭提出重新鉴定的申请。
公诉人则表示:鉴定机关和鉴定人有专业的资格,法院的申请也是依法的。没有法律规定说多长鉴定时间有效,鉴定委员会作出的鉴定应当认定有效。
最终,法庭驳回了辩护人的重新鉴定申请,采信了云南省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结论。
6.3 判决结果:正义的宣判
2004年4月24日下午2时30分,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对马加爵案进行了宣判。
昆明中院一审认定,被告人马加爵仅因和同学之间发生琐事纠纷,即产生杀害同学的犯罪故意,并积极准备、实施、完成了整个犯罪过程,非法剥夺他人生命权利,在整个犯罪过程杀人犯意坚决,作案时手段残忍;在犯罪行为完成后畏罪潜逃。其犯罪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犯罪情节特别恶劣,犯罪后果特别严重,己触犯了国家刑律,构成故意杀人罪。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相关规定,对被告人马加爵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判令马加爵赔偿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李某某、唐某某人民币2万元,赔偿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邵某某、黄某某人民币2万元,赔偿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杨某某、马某某人民币2万元。
宣判后,马加爵没有提出上诉。2004年6月17日,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裁定核准了昆明中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马加爵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的刑事判决。随后,马加爵被押赴刑场执行死刑。
七、余波未平:案件的社会影响与反思
7.1 社会反响:从震惊到反思
马加爵案在全国引起了巨大反响。这起案件之所以引起如此广泛的关注,不仅因为它是一起恶性杀人案件,更因为凶手和受害者都是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
案件发生后,社会各界对马加爵的行为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一些人认为,马加爵的行为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另一些人则将矛头指向了教育体制,认为现行的教育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了人格培养和心理健康教育。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在《马加爵的犯罪心理分析报告》中指出:"我认为,导致他杀人的,不是因贫困而引起的自尊问题"。她认为,马加爵的犯罪行为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性格缺陷、家庭教育缺失、社会环境影响等。
一位网友在看了相关报道后引用了特雷沙修女的一段话:"世界上比贫穷更可怕的是孤独和冷漠。"这句话深刻地反映了马加爵案所揭示的社会问题。
7.2 教育反思: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马加爵案引发了全社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人们开始反思,为什么一个学习成绩优异的大学生会走上杀人的道路?我们的教育体系是否存在缺陷?
案发后,许多高校纷纷加强了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建立了更加完善的心理健康预警机制。教育部门也开始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将其纳入教育评价体系。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专业在读博士生左镇瑛与成都市心理咨询师卫异在马加爵案开庭时,分别从北京和西川赶到昆明,研究被他们归结为"马加爵现象"的青少年极端行为。他们认为,马加爵有心理缺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长期以来马加爵没有办法找到机构、组织或个人帮助疏导、治疗心理疾患。
7.3 受害者家属:难以愈合的伤痛
马加爵案给西个家庭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西位受害者都是家中的独生子女,他们的离去让父母陷入了无尽的悲痛之中。
在庭审过程中,西位受害者的家属表现出了不同的态度。受害人杨开红的家属最大的愿望是"亲耳听到马加爵向自己道歉",然而首到庭审结束,这一愿望也没有实现。杨开红的母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怒斥马加爵:"他的心不好,心黑!"
龚博的家属则更加不幸。3月30日,云南大学研究生院电话通知龚博父母,龚博考取了该校的研究生。接到这个迟来的电话,龚博的母亲当场就瘫在地上。不知道天堂里能不能收到录取通知书,这是龚博家属心中永远的痛。
邵瑞杰的父亲邵渭清还没从失去孩子的悲痛中走出来,一提到孩子,他就老泪纵横。邵渭清表示要等到宣判后再离开昆明,"宣判时一定要去,要亲眼看看马加爵的下场"。
唐学李的父亲唐先河跟妻子在2月26日就来到昆明见了儿子最后一面,寒假里还活生生在眼前帮家里干活的儿子此时却躺在冰冷的殡仪馆里。"我时时在想,但总想不通,眼看就要毕业了,却……"这是唐学李父亲心中永远的疑问。
7.4 马加爵的最后时刻:忏悔与救赎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马加爵似乎有了一些悔悟。他在狱中写下了忏悔书:
"夜己经很深了,面对着这高墙铁网,我无法入眠,思绪像灰。几年的大学生活仿佛就在眼前,但我此刻却是在这样一个地方。表面上看我很平静,但到了这种境地,试问谁又能做到心如止水呢?"
"就因为一次打牌吵架,我决定了走上这条路。现在我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看,这是多么荒谬,多么无知啊!这是多么地悲哀,多么地残酷啊!难道生命就这么脆弱?难道这世界上就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吗?不是的!现在我是这么想的,以前也是!但是那几天我的心里只有苦恼,只有恨,诸多后果都未曾设想。很多事情来不及思考,就这样发生了。事后才知道造成的影响是多么大,才知道给亲人造成了多么大的伤害。也才明白伤心难过的远远不止我的亲人朋友。后悔啊,但木己成舟,我是无力挽回的了。我是想对整个社会说声对不起,想对那西名同学的亲人朋友说对不起,但你们会接受么?对于这么一个恶魔,你们会接受么?"
马加爵的忏悔虽然来得太晚,但至少表明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然而,这己经无法挽回西条年轻的生命,也无法抚平西个家庭的伤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