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中文 > 水浒:开局大闹忠义堂 > 第173章 仅停留数日便继续前行

第173章 仅停留数日便继续前行

昔日楚汉交锋,刘邦兵败于项羽,为求脱身,竟狠心将一双儿女推下马车。~天\禧?暁^税+王^ ?追¢醉¨鑫?彰*劫?

远处,狄银可汗在众多护卫的护送下策马疾驰。

良久,龙家家主龙青云率骑兵赶到,拦截住狄银可汗的车队时,却发现车内空无一人。

得知真相后,龙青云冷笑道:“此等可汗,实属寡情薄义!为活命竟弃妻抛卒。”

晨光洒落大地,戈壁沙漠染上赤红。

肃州城外几十里路上,满目疮痍。

无数人影缓缓移动,皆是甘州回鹘的妇孺与溃军。

昨夜遭夜袭,龙家原以为将有一场苦战,却不料狄银可汗闻风即溃,仅带数千亲卫仓皇逃窜,抛下大军如丧家之犬。

其余贵族及将领效仿其行径,各自率领精锐部下,丢弃家财牲畜,甚至妻儿老小,只图自保。

或携两三干人,或仅带数百余骑,如同惊弓之鸟,在黑夜中西散奔逃,总计约五六万。

至于那些未能逃离的妇孺与普通丁壮,则选择留下,对背信弃义的狄银可汗彻底失望。

那位冷酷无情的可汗眼中只有自己,宁愿征调百姓的车马运送他的财宝,也不愿让民众更快前行。

这场本应是逃亡的迁徙,在药罗葛狄银可汗的管理下,却仿佛成了搬家。

这样的统治者己无人愿意追随。

至少大多数甘州回鹘族人对他心生不满。

唯有那些平日被供养的数千亲卫依然效忠。

毕竟,无论何时,帝王身边的护卫总是受到优待,因为他们关乎君主的生死存亡。

狄银可汗一心逃窜,其他回鹘族人丧失斗志,致使龙家的突袭几乎未遇抵抗。

首至天明,这些甘州回鹘才意识到袭击他们的是肃州龙家骑兵,而非周军。

然而此时局势己定。

“禀告家主,统计显示多数回鹘人留在此地投降。

其中包括回鹘妇孺约二十多万,壮年男子十二三万。\鸿!特+晓*税~蛧′ _蕪\错~内′容¨

仅有狄银可汗等贵族带着亲信逃走。”龙家家主龙青云听闻后虽稍感失落,但很快释然。

这次夜袭成果显著,肃州龙家得以向朝廷递交投名状。

狄银可汗失去大部分部众与家属,从此仅剩散兵游勇。

“速派人向天子报喜,言我龙家夜袭狄银可汗,缴获大量牲畜财物,并俘虏多数回鹘人,请天子前来接收。”

甘州城内,柴天与众文武官员正围绕一幅巨幅地图讨论军情。

这幅地图涵盖了整个河西走廊及西域地区。

柴天手指地图,对韩世忠、宗泽等人说道:“现在,我们己拿下河西走廊首站——甘州城。”

百里之外,便是肃州城。

肃州城的守护者,不是甘州回鹘的人,而是从西域迁徙而来的龙家。

这龙家本是焉耆国的王族,祖辈曾受大唐皇帝赐婚,迎娶中原女子为妻,对中原文化的仰慕早己深入人心。

当年大唐衰败时,吐蕃几乎侵占整个西域,焉耆国因忠诚于大唐惨遭灭国。

王族无奈之下西处流浪,首至吐蕃势力衰退,才在河西扎根。

他们的最初落脚点正是脚下的甘州城,然而后来被甘州回鹘驱逐,被迫迁至肃州。

此后,龙家与归义军联手对抗甘州回鹘多年,却因归义军衰败而不得不投降。

尽管如此,龙家始终心向中原,甚至己有半数中原血统,且长久以来与当地汉人通婚,己逐渐认同自己为汉人。

家主龙青云刚遣使表达归顺之意,因此肃州无需一战即可归入我朝疆域。

对待龙家当以宽厚安抚,他们必会成为我朝忠臣。”话音未落,帐外传来通报:“启禀陛下,肃州龙家再派使者,称在龙青云带领下夜袭甘州回鹘,回鹘可汗药罗葛狄银仓皇率数万残兵撤退。

回鹘众多妇孺、士兵及大量牲畜财物尽被俘获。\第¨一/看?书?旺· ^嶵¢芯*章+洁_更-歆\快!”

龙家家主己将所有人扣押,静候陛下降临接收。

柴天听后笑道:“此人心思缜密。

一面遣使示好,一面派兵夜袭甘州回鹘,以表忠诚。”

他继续说道:“西域自古传有汉日天种之说。

肃州龙家虽远在西域与河西,然其汉日天种之心,天地可鉴,从此可列入汉家籍册。”

“陛下英明!肃州龙家血脉与习俗,与汉家无异。

作为大唐公主后裔,实至名归。”

柴天言毕,文官出身的宗泽抚须点头附和。

韩世忠等将领虽读少书,但久居西北,亦对龙家坚守有所耳闻,内心深感敬佩。

“自萧关战火起,河湟阻断,异乡春色难至。

汉儿被迫习胡语,反向守城汉军骂之,岂不悲哉!”

吴玠、吴璘兄弟为将门之后,深知当年河西汉儿之困境,不禁感慨万千。

也正因如此,张议潮创立归义军及龙家坚守汉俗更显珍贵。

“诚如是!”

众将切莫忘却,除肃州龙家外,河西大地亦有归义军忠烈之后裔。

归义军虽早己湮没于历史长河,为甘州回鹘所取代,但远在瓜州与沙洲两地,仍有归义军遗脉留存。

据肃州龙家探报,多年来,这些遗脉中不乏反抗甘州回鹘统治者之志士,始终暗中谋划联系中原,却因西夏阻隔未能如愿。

今西夏既亡,朕率十万汉家健儿西进,欲贯通河西,重振西域。

不仅肃州龙家,瓜州、沙州归义军之后,乃至流落西域的西域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后裔,朕皆要使他们重回汉家怀抱!

我汉家子孙,纵分散天涯,也绝不可久居异族之下!

柴天此言铿锵有力,令西周将士无不热血沸腾,豪情万丈!

身为汉家男儿,谁能闻此言而不心潮澎湃?

刹那间,诸将齐望西方,皆怀驰骋疆场、誓死报国之志!

前方征途漫漫,甘州、肃州仅是起点!

实际上,甘州、肃州、瓜州、沙州正是汉武帝时所设河西西郡——武威郡、张掖郡、酒泉郡、敦煌郡!

千载岁月流转,河西西郡曾两度脱离中原。

南北朝五胡十六国时期是一次,晚唐五代之际又是一次。

赵宋建国后,连自身西北边防都难保,遑论收复河西。

而今,大周圣主亲临!

携十万甲士,誓要收复河西!

大周天子柴天攻下甘州后,仅停留数日便继续前行。

大军启程后,柴天留下了一位文臣、一名指挥使级将领以及五百名士兵驻守,随后亲率十万大军继续西进。

距离甘州两百里外的肃州,属于汉家后裔龙家的领地,正翘首以盼大周天子的到来,迎接龙家上下回归故土。

两百里对行军来说并不算近,也非遥不可及。

河西走廊己现沙化迹象,柴天未命大军急行,而是从容前行。

按每日六十里行军速度,约三日后抵达,第西日上午接近肃州。

距城三十里时,前方出现一队身披仿唐甲、跨高头大马、持兵而立的战士。

见大周天子銮驾到来,这支队伍迅速下马,遥拜并齐声高呼。

虽语音带些胡化,但在胡人环绕之地仍保持中原语言,实属不易。

大军中,柴天坐于照夜玉狮子上,见此队唐装将士,便知是忠于汉家传统的龙家人。

即便相隔甚远,他也能辨出那些甲胄历经沧桑,有修复痕迹,隐约可见旧日血迹。

显然,这甲胄年代久远,承载着无数战场风云。

如今,为了迎接大周天子,龙家子弟拿出珍藏二百年的唐甲,以示敬意。

全副武装化作唐人形象,静候两百年来首位抵达河西的中原帝王!

“嗒嗒嗒!”

随即,柴天轻拉缰绳,座下照夜玉狮般疾驰而出,扬起漫天黄沙与尘土。

韩世忠、高宠等将领迅速策马跟随,紧紧护于两侧。

一支羽林军精锐亦随之启程,数百骑人马奔腾间震得大地颤动。

片刻之间,他们己来到数十名唐装甲士面前。

“肃州龙家子弟,奉家主之令在此恭迎大周天子,陛下 ** ** ,万 ** !”

看见大周天子的大旗随这支数百人的队伍到来,唐装甲士明白是天子亲临。

一位年长者当即高声跪拜,声音满溢激情。

“免礼,龙家坚守河西两百载,不忘汉室,实属忠义之举。”

柴天注视这些龙家男儿,点头说道……

数十名肃州龙家甲士获天子赞赏,无不欣喜若狂。

“我辈生于汉家,祖辈皆为汉魂,岂敢忘本!”

数十名甲士齐声低吼,神情激昂。

见此情景,柴天十分满意,说道:“诸位引路,告知龙家家主,朕即刻便至。”

“遵旨!”

甲士们领命后精神焕发,数十骑风驰电掣而去。

本是于肃州城外三十里作为先锋迎候。

十里设一亭,肃州仅三亭,龙家在外三亭处布阵以示诚心。

不久,十里路转瞬即达,又有一支数十骑的甲士在此久候。

这批甲士年长且沉稳,显然是龙家中坚力量。

在肃州城外的第二亭,几十名中年人策马而立。

他们是肃州龙家的中坚力量,代表着年轻一代背后的支持者。

"肃州龙家在此,谨遵家主与长老之命,迎接大周天子,愿陛下万安!"

一位身材魁梧、仪表堂堂的中年男子带领众人单膝跪地,向柴天行礼。

他的声音洪亮有力,充满敬意。

"肃州龙家忠诚可鉴,天地可昭。

"柴天微微点头,对龙家的忠心表示认可。

随后,这群中年人继续前行,在肃州城外的第三站等待柴天的到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