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刊感应汇编序一
此篇以“感应”二字立名,“感”即是因,“应”即是果。其开端四句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发扬因果报应,为善得福,作恶得祸之理,甚简且明。人苟能明白因果之理,知作恶必得祸殃,则虽强其作恶,心必有所畏而不敢从;知为善必得福禄,则亦心有所求,虽阻其为善而不肯止矣。印光法师曾有言曰:“因果者,世出世间圣人平治天下,度脱众生之大权也。当今之世,若不提倡因果报应,生死轮回之事理,欲令天下太平,人民安乐,虽佛祖圣贤齐出,亦未如之何也矣。”《感应篇》虽出自于道藏,而注中多引儒书佛经,读一书而得三教精义,一快事也!汇编乃汇集古今各种注本,详审抉择,精益求精,而编辑成书者,故读汇编一书,已读尽《感应篇》注本矣,二快事也!编者手眼,高出等伦,莫与为比,读者得此良导,心量以之而开拓,福缘以之而广植,三快事也!儒教至理名言,诚正功夫,修齐要诀,此编已收之过半;佛门文字般若,于此亦得略见一斑;道家摄心要义,亦已汇萃此中。四快事也!故《汇编》不独为《感应篇》注之王,实为一切善书之王也!凡得福之者,即是有福之人。能一线到底读去,息心静气,反复玩味者,体之于心中,见之于行事者,即是大福之人。若复精而求之,则成圣贤,作佛祖,尽在其中矣。人生在世,不克见此书王,沉沦长劫,自拔无由,岂非大不幸事乎?《感应篇》注解,如此明白,如此详尽,如此透彻,如此恳切,不啻如耳提面命,不啻如大声疾呼;而悲悯之怀,言随泪下。有缘读此,自应回头,又何疑哉?此篇凡二百九十三言,所载善恶,小大毕具。普愿大众勤持此篇,须是时时心中默念,字字反入身来,有无是事,渐渐寡去。日日如此,年年如此,自然动处是善,触处是善,自可去苦得乐,有福无祸,有吉无凶也矣!
公元一九五九年五月佛山林侠庵重刊谨
【译白】旧刊感应汇编序一《太上感应篇》以“感应”二字命名,“感”就是因,“应”就是果。其中开头的四句就说:“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这就已经阐扬了因果报应,为善得福、作恶得祸的道理,并且还非常简要明了。人若是能够明白因果的道理,知道作恶必然会得到灾祸,那么即使有人勉强他去作恶,他心中也必定会因为有所畏惧,而不敢去听从。知道为善必然得福,那么他心中有所追求,即使有人阻止他为善,他也不会停止。印光法师曾经说过:“因果,实在是世出世间圣人平治天下、救度众生,最大的方便法门。当今之世,若是不提倡信奉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的事理,那么想要使天下太平、人民安乐,就算是佛祖圣贤一起来到这个世间,也不知道要如何去拯救众生。”《感应篇》虽然出自于道藏,然而《汇编》在注解中,大都引用儒家经典和佛经,所以读这一部书,就等于得到了三教的精义,这是第一件值得称快的事情!《汇编》汇集了古今各种注解,经过详细省查选择,精益求精,而后编辑成书,所以读了《汇编》,就等于读尽了《感应篇》的各种注解,这是第二件值得称快的事情!编者写作的手法和眼光,高出一般的作者,可以说是无与伦比,读者得此良导,心量得以开阔,福德因缘也因此而广植,这是第三件值得称快的事情!儒家的至理名言,诚意正心的功夫,修身齐家的要诀,《汇编》都已经收录过半;佛门的文字般若,在此也能略见一斑;道家的摄心要义,也已经汇萃在其中。这是第四件值得称快的事情!所以,《汇编》不只是所有《感应篇》的注解之王,实在是一切善书之王!凡是能够有缘遇到这部书的人,就是有福之人。若是能够连续不断读完,平心静气地反复咀嚼体会,牢牢的记在心中,又能付诸行动的人,就是大福之人,若是能够更进一步精益求精,那么就是成圣成贤,成佛作祖,也都在其中了。人生在世,不能见到这部善书之王,就有可能长劫沉沦,没有方法出离苦海,这难道不是天大的不幸吗?《感应篇》的注解,如此的明白,如此的详尽,如此的透彻,如此的恳切,无异于耳提面命,无异于大声疾呼。而且这悲天悯人的胸怀,可以说是声泪俱下。所以,有缘读到这部书的人,自然应当要立刻回头,又还有什么犹豫怀疑的呢?《感应篇》一共有二百九十三句,所说善恶,大小都已经详细完备。普愿世人精勤奉持《感应篇》,必须要时时在心中默念,字字反省检查自己,有无此事?那么恶也就会渐渐消退。天天能够这样,年年都是这样,自然起心动念处都是善,所到之处也都是善,自然就可以离苦得乐,有福而无祸,有吉而无凶!
公元一九五九年五月佛山林侠痷重刊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