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如今的赵斌来说,普通的优秀将领,对他的意义已经不大。
专业的军事学校和常年的战争,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军中人才,其中的很多人并不比那些个传统将门中走出来的人才差,有些方面的能力,甚至还有所超出。
但这其中,绝不包括陈和尚。
这位老哥,除了情商方面略有短板外,其他诸如战场嗅觉、武力值、练兵能力、勇气作风等等方面,几乎都堪称这个时代军人中的天花板。
毫不夸张的说,在赵斌心目中,当今天下唯有陈和尚一个人,能给他那种一人可抵千军万马的感觉。
而且那种感觉,还非常的真实和强烈。
饶是赵斌早已喜怒不形于色,可当他听到自己的便宜弟弟帮他将陈和尚拐回来时,依旧感到阵阵强烈的恍惚感。
有那么一瞬间,他混乱脑海中不受控制地浮现出了‘统帅能力99,骑兵统领天赋MAX,一骑当千,我无敌了’之类的诡异词汇。
不过一想到自己如今已是一国之君,需要在人设中增加些逼格,赵斌逐渐压下了心中的躁动。
作为一个非常理智的老阴比,赵斌冷静下来后立马又意识到,陈和尚归附这件事如果处理不当,反倒可能会让好事变成坏事。
原因也很简单,陈和尚手下的忠孝军和他带来的那八千名合里合军人,属于金国最牛逼的骄兵悍将,还是皇权直属。
在金国享受着人上人的待遇。
这些人无疑都是非常优秀的士兵,而且还是秦军中最稀缺的骑兵,但要融入秦军体系中肯定需要分化、训诫和引导,以改变其不合时宜的作风、观念之类的。
问题是,对方满腔热忱前来投奔,结果上去就要把人给打散、整合?
就算陈和尚不介意,那一万骄兵悍将能愿意?
将心比心,谁到了陌生的地方,不想和自己人抱团以求个平安?
不过对于赵斌来说,只要他想到了,便不存在能不能拿捏的问题。
俗话说,欲要取之,必先予之。
不就是安全感和归属感么…
1236年六月,汴京沦陷,金国宣告灭亡。
比原本的轨迹要迟了两年。
赵斌得知消息后,有感于完颜守续这个盟友为自己扛下了太多压力,决定意思意思。
便让人为其修碑立传,以为纪念。
又听闻宋廷给完颜守续定了个‘哀’的谥号,有哀其不幸,笑其不得善终的意思。
赵斌很是不满,便另为其定下‘烈’的谥号。
意思是其志烈烈,非庸碌胆怯之辈。
烈字隐喻结局不详,算不得好的谥号,但放在一个亡国之君身上,无疑是种认可和褒奖。
赵斌将此事昭告天下,同时还嚣张地警告宋廷让他们也给改成‘烈’,否则将来就将那个‘哀’字,会留给赵昀。
此举弄得宋廷尴尬不已,却又因为江夏大败不敢跳出来叫嚣,干脆装起了鸵鸟。
赵斌的这种行为,多少有点刻意而为之。
一方面是他确实认可完颜守续此人的努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免费收拢金国遗民们的人心。
当然,宋廷非要给完颜守续取个‘哀’字,也是有原因的。
无论是宋国百姓还是权贵世家,都和金国有着化不开的仇恨。
而赵斌能这么干,得益于大秦和金国长达十几年的盟约,极大地消除了西川百姓对金国的仇恨。
考虑到盟友被灭这事多少有些伤人士气,而且在战争阴云正浓的时刻去祭奠他国君主,显得有些主次不分。
赵斌便顺势将七月三日,定位秦军的公祭之日,这个日子是他当年率军在外五州第一次击退蒙古军的时间。
他让军部提前整理出,自起事以来这十一年中,所有牺牲掉的将士名单,共计六万三千余人。
然后按照这些人的户籍所在,下令各地官府铸碑成名册,以国家名义每年在七月一日统一祭祀。
没有户籍或者找不到户籍的,统统在兴元府外设立烈士陵园,由赵斌亲自带头祭祀。
与此同时他还决定,将在七月十五那一天在兴元府中进行阅军…
“阅军,我们?”
陈和尚惊讶地看着赵稳和与他同来的董鹏飞,似乎不敢相信自己耳朵听到的。
此刻他和手下的一万人已经乘船从襄阳来到了汉中,暂时被安置在距离兴元府一百里外的城固县地界驻扎,并接受大秦军部的初步整编和登记造册。
这个过程已经持续了半个月,期间军部虽然好酒好菜热情招待着,可时间一流久难免惹人忐忑。
结果居然被告知,将参加几天后的阅军仪式。
由于战争还未结束,所以这场阅军仪式以留在西川的军队为主,其他各个军区都只是抽调了一批人前来接受大秦朝廷和百姓们的检阅。
主要是一个夸耀功绩,提升民心士气的仪式。
陈和尚想不通,这样的场合,为什么赵斌会要求他们这样一支寸功未立的归附军参加呢?
“这合适么?”
“嘿嘿,怎么就不合适了?陈大哥有所不知,如今你和你的忠孝军的名声,已经早已随着报纸在各地广为流传。
我大秦百姓都知道了你的事迹,从敌营千里背母回国,在大昌原率四百骑兵大破一万蒙古军。还有,自蒙古军突破黄河防线后,陈大哥又数次以少胜多击败蒙古军等等…”
赵稳兴奋的说着,董鹏飞也在一旁开解道:“陈将军这些日子应该能够感受到,我们大秦国的百姓,平日里一向敬重军人和英雄。
而且我来前官家(感觉这称呼不错,就沿用了)曾亲口对我说:若金国军人还有脊梁,只能是陈和尚和他一手操练的忠孝军。你若不去,如何对得起大金国这十几年来与蒙古鞑子死战的那数十万军中亡魂呢?”
陈和尚听得眼眶微红,猛地站直身体大叫道:“好!官家既然这么说,这次阅军,我非去不可!
只是我等初来乍到,恐有什么地方做不到位。不知道董大人,可否找些专人来教导教导?”
董鹏飞眼底精光一闪,满意地说道:“自然,我会尽快联系军部的熟人,多找些认真负责的人前来帮助将军。
哦对了,官家听闻将军来投,一连数日都喜笑颜开只盼能与你早点见面,不知道将军什么时候前去面圣比较适合?我好让接待之人,早做准备。”
陈和尚瞪大眼睛,惊呼道:“难道不是官家想要召见我,我才去见他么?这种事情,何必来问我这样一个降将?”
“实不相瞒,包括本人在内,大家也都这么说…
可官家却说将军和麾下将士刚经历亡国丧君之痛,难免会心绪悲愤,交代我们要好生招待,不要催促,等将军心情舒坦了再见面也不迟…”
“某,某不过一介丧家之犬尔,何须如此,何须…如此啊…”
饶是陈和尚铁打的高冷汉子,得知赵斌居然如此礼遇和敬重自己,都忍不住神魂俱颤。
噗通一声跪倒在地,直说‘得遇明主,万死不辞’云云…
等到出了门,赵稳嘴巴歪得老高,不屑地对董鹏飞说道:“这么多年过去了,二哥这笼络人心的手段真是一点没变。
我看陈大哥刚才差点都要感动地哭了。”
董鹏飞权当没有听到赵稳口中的调侃,笑着说道:“君子论迹不论心,况且下官也看得出官家确实非常喜爱陈将军,即便是有些手段也是发自善意?”
赵稳摇头叹道:“也难为他肯花那些心思了。我当初还怕他定下的军中规矩太严,会弄出些波澜来。却不想他居然用阅军这样的手段,让那些金国士兵被虚荣心所误,争先恐后接受训导和咱们大秦的军规…不服不行,不服不行啊。”
董鹏飞有些诧异的看了眼赵稳。
这个传闻中没什么脑子的家伙,似乎远比他想象的要清醒地多。
不过很快,这种想法就破灭了。
只听赵稳抱怨道:“不过二哥也忒小气了,我立了那么大的功劳,居然只封我做什么福王,还连块封地都不给我。
狗屁福王,听着就来气。
我那是运气么?明明是英明神武,武艺非凡!应该是封我做英王或者武王才对。我看,他就是见不得我开心,故意坑我!”
董鹏飞听得头皮发麻,忙拉住他急声劝道:“哎哟我的王爷。您小声点,要是被旁人听去,只怕会有祸事。”
“能有什么祸事?你放宽心,二哥虽然老欺负人,但只要我不造他的反,他就绝对不可能罚我。还有老董你特娘少在我这装了,我知道你回头准会第一时间把这事告诉他,你不妨到时候问问他,是不是这样。
嘿,还别说,能不用给任何人脸色、横着走的感觉太特么爽了,嘎嘎嘎嘎…”
赵稳用力拍了拍董鹏飞的肩膀,大摇大摆的走了,活脱脱像只直立行走的大灰熊。
“...”
一时间,董鹏飞也搞不懂赵稳到底是个憨货,还是真的大智若愚。
…
荣誉和归属感,对于军人来说是最好的迷药。
不仅陈和尚顶不住,他带来的金国将士同样顶不住。
以前他们在大金国,靠的是武力和刀剑,让人敬畏。
到了大秦,百姓在传颂他们的故事,在为他们对蒙古人作战时的勇猛而欢呼。
那种满足感和自豪感,是冰冷的刀剑无论如何都换不回来的。
当这些金国的士兵红着眼在御街上,和其他秦军士兵一起接受满城百姓的欢呼时。
所有的恐惧、迷茫和不安,已然不翼而飞。
当他们偷偷擦干眼泪再昂首挺胸之时,已经不再是以往的金人,而是一名秦人!
新兴的大秦国的军人!
高明的统治者,总能在所有人都得到好处时,将潜在的问题化于无形。
而这种无形,最后又会化作不经意的春风,滋润着所有的人。
形成一股让整个国家蓬勃向上的力量。
唯一的副作用,便是作为这样的统治者,需要付出远超常人的心力和努力。
不过也没什么好抱怨的。
欲戴皇冠必受其重。
权杖之上那夺目的明珠,本是由千万黎民的期盼与信任汇聚而成。否则,就只是一颗石头…
陈和尚带来的九千余人,经过一系列筛选之后,剩下五千人左右。剩下的人除了少部分不合格外,大多选择脱离军籍,不想再当兵。
显然是被过去十几年的痛苦经历,给吓到了。
而身下的人,多是习惯了军中生活或者想着有朝一日可以杀回北方报仇,无论从能力还是心理上来说,都是一等一的精兵。
赵斌便以陈和尚为主将,让他在这五千人的基础上,组建一支新的骑兵军团。
编制人数,受限于西和州和陇右那些个马场培养的马匹限制,暂定为一万人。
其中忠孝军重骑兵一千五百人,剩余的则是兼具骑射的轻骑兵。
这么一来,算上赵三顺麾下的一万五千人骑兵,秦军的骑兵总数将达到两万五千人,光重骑兵就有四千之数。
已经远远超过了赵斌当初的建军思路。
这似乎也预示着,他的战略思想已经逐渐开始,不再满足于对蒙古军进行防守了…
而另一边,至六月攻下汴京城后,蒙古大军一直在这座曾是全世界最大的城市中,展开了持续两个月的屠戮、狂欢。
完颜家族的数千颗男丁头颅,被堆成京观摆放在北城门外。
数万金国皇室和贵族的女子,无论是皇后公主还是普通宫女,全都被大军凌辱致死,曝尸于街头巷尾。
接着是城中数十万百姓同样难逃厄运…
汴京城,变成了一座死城,堆积如山的尸体引发的恶臭,甚至连天空中的鸟兽不敢落下…
八月份,三路蒙古大军基本已经修整完毕,恢复了对战争的热情。
于是窝阔台重新集结大军南下,向新兴的大秦发动全面战争。
同一时间,镇守江夏的刘整传来急报,江夏城受到蒙古人火炮的持续轰击。
庐州方向的忽必烈麾下,出现了一支拥有近百门火炮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