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个畸形的世界啊…”
赵斌看着手中一米多长的燧发枪,摇头苦笑。
这是他手下的工匠,成功用手加机床搓出来的燧发长枪,有效射程超过两百米。
事实证明,老百姓的智慧是无穷的,这把枪出现的时间比赵斌预计的还要找了数年。
但可惜,即便有赵斌主动引导,也无法改变生产力和技术需要逐渐完善的客观规律。
想要实现成规模生产燧发长枪并装备军队,恐怕还需要漫长的时间。
原本的时空中,这个过程持续了数百年,赵斌一个非理工男再怎么缩减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显然,意识到威胁的蒙古人也不会给他这个时间。
滑稽的是,因为搓炮管的技术相对搓枪管要简单粗暴(仅限于铜芯前膛炮),在赵斌的影响下火炮时代居然比成熟的火枪更早登上了历史舞台。
这让整个东方的战争风格,开始发癫。
宋军在集中资源狂造火炮,用来防守,什么神臂弩、八牛弩床已经通通被抛之脑后了。
蒙古军也在四处劫掠物资和工匠,狂造火炮,试图对抗秦军的火炮。甚至为此窝阔台已经下了占领区禁止铜钱的流通,非常疯狂。
骑兵加火炮,实属相当诡异的组合。
但不可否认的是,火炮的出现,大大弥补了蒙古军不擅长攻坚的缺点,也让其威胁性大大增加。
不过从好的方面来看,火炮也大大迟滞了蒙古军的机动能力…
那么问题来了,原始的前膛火炮,真的能够左右战争的胜负么?
……
江夏告急,窝阔台大军逼近襄阳。
赵斌对此并不惊慌。
因为荆襄军占据着江河优势,而且同样也不缺火炮。反观蒙古军的火炮很难安全渡过汉江和长江天险。
除非,窝阔台能让宋廷再次让出进军的道路。
那当然是不可能的,再让,恐怕连临安府都要没了。
宋廷是腐朽,不是缺心眼。
所以,窝阔台和拖雷想要击败赵斌,最终的战场只能在...汉中。
江夏境内,湖河环绕,水域面积加起来超过三成。
如果没有水师的优势,想要攻下这座城市难度爆表。
坐镇其中的刘整,又是大秦名将。
如非有绝对的兵力优势,根本不可能打下此城。
忽必烈隔江炮轰江夏的行为与其说是想要攻城,倒不如说是在示威和自我夸耀。
他只是纵兵在江河对岸劫掠了一番,便麻溜带着人往邓州赶去。
因为他知道,当自己带着近百门火炮出现的时候,将会真正成为其他人眼中最耀眼的后起之秀,黄金家族的未来!
这不比攻城略地,要香得多么?
事情的发展,也和他预料的差不多。
大蒙古国这些年虽说也在仿制火炮,可惜分散的手工作坊对于这种偏向重工业的产物来说,见效甚微。
窝阔台花了数年时间,也就弄了不到十门。
拖雷稍微好一点,但也没好到哪去。
等到秦军利用火炮弄死察罕,以及取得江夏大捷之后,他们再想全力制造火炮已经来不及了。
所以当忽必烈炮轰江夏城,并且带着大批火炮出现的时候,那轰动效果自然不用多说。
就连窝阔台都厚着脸皮,试图向他索要一批火炮以壮声势,更别说其他只知道打打杀杀的领主们了。
忽必烈显得极为大方,除了留下四十门火炮交给拖雷外,其他的全都分了出去换取了诸王和领主们的人情和好处。
仅此一事,忽必烈的名声便超越了自己的兄长蒙哥,以及窝阔台家的贵由、阔瑞等人。
如非拔都继承了庞大的汗国已经不是一个层次的存在,他很可能已经是三代中最耀眼的那个存在。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忽必烈将会再接再厉,继续稳固自己地位的时候,他却单独找到了拖雷,表达出了思念家中母亲和兄弟姐妹的心情:
“父汗,这场漫长的战争已经让我非常疲惫。接下来的战争如果我们想要击败秦军肯定要进行一场浩大的战争。
窝阔台叔叔将会亲自插手,已经没有我的用武之地。请您允许我,回漠北去,守护母亲和弟弟们。”
拖雷并没有因为他想要临阵脱逃而生气,反而用一种异样的眼神,打量着聪慧狡诈的儿子:
“守护…看来你并不看好,接下去的战争。”
“不。”
忽必烈摇了摇头,微胖的脸蛋上露出与年龄完全不符的冷静:“这个世界,还没有一个国家可以有把握抗衡我们大蒙古帝国倾尽全力的力量,大秦也一样。”
“那为什么你要选择退缩…”
“父汗,汉人有一句话,叫做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窝阔台的野心太大了,不是一个好的叔叔和兄弟。请饶恕我发自内心的想法…
无论接下去战争是胜是败,他都会想尽办法让父汗死在战场上的,如果我留在这里同样也会是一样的命运,我们的家族最后恐怕都会…”
看着拖雷越来越冰冷的眼神,忽必烈闭嘴不语。
只是他的双眸,却毫不退缩地与自己父亲对视着…
良久之后,拖雷突然笑了起来。
他拍了拍忽必烈的肩膀,由衷地说道:“我的孩子,你真的长大了。已经可以成为家族的依靠。去吧,按你想的,去做吧。”
忽必烈暗暗松了口气,心中却是莫名的悲伤,他抚胸低下头恭敬地叫了一声‘父汗’,再抬头时双眼已经发红。
仿佛这一声‘父汗’,是在诀别。
“我的儿子,你为什么不相信我会赢呢?真正的雄鹰,不会在一个坑里允许自己跌倒两次。”
忽必烈微微仰头,强忍着悲痛反问道:“父汉,在赵斌和可汗之间,你会优先选择去赢谁呢?”
“...”
拖雷愣了一下,随后苦笑道:“我懂了。对我来说,赵斌是一生之敌,必须要打败的对手,这是我的使命也是必生夙愿。而对你叔叔来说,我…才是最大的那个威胁…
抱歉,孩子…看来我的命运真的已经注定,让你失望了啊…”
“不,父汗。你永远,都是我的骄傲…”
“你也是我…最大的骄傲。”
当忽必烈走出营帐的那一刻,世界的色彩在他眼中变得越发暗淡。
唯独北方竖立着的那杆九尾白旄纛,以及窝阔台金帐顶部的雄鹰图腾,显得如此耀眼。
忽必烈摊开双手微微躬身低头,再抬起来头来的时候,他仿佛看到了自己已故的爷爷,成吉思汗的影子…
“再见,亲爱的爷爷。从此以后,我忽必烈将只为自己和家族而活。”
比黑云压城城欲摧更可怕的,是连连绵数十里,连雷霆都能压抑的轰鸣声。
整个世界,都在沉闷马蹄声中,震颤,破裂,尖叫和哀嚎…
屠灭洗劫金国,给了窝阔台足够的资源去进行一场更大规模的战争。
一场动员十五万蒙古铁骑,以及超过三十万辅军的庞大战争,其规模远超当年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之时。
从唐州、邓州到南阳盆地,再到京兆府和凤翔府,蒙古大军所过之处,冰冷的屠刀和焚烧一切的火焰,肆意宣泄着征服一切、毁灭一切的决心。
而这一切,其实皆来源于恐惧。
大秦的崛起,让他们感到了威胁,感到了深入灵魂的恐惧。
为了扼杀这份恐惧,大蒙古国需要不计代价,以整个世界为赌注发动这场规模浩大的灭国之战!
黄金家族的子嗣,轻易不会让自己处于险地。
但如果到了该拼命的时候,他们并不缺乏勇气。
窝阔台同样如此。
这是决定帝国命运的一战,窝阔台并不信任那些辅军。
对大蒙古国来说,襄阳非常不好打。
光取得水师优势形成对襄阳的合围之势,便至少要耗费数年经营。更别说此时的襄阳还有两广和汉中源源不断的支援了。
与之相比,直接打汉中就要容易得多。
打下汉中附赠陇右,再鼓动宋军出兵,荆襄腹背受敌必将大蒙古国的囊中之物,接着就是两广。
到了那时被团团包围的巴蜀之地,沦陷也是迟早的事。
而要打下汉中,首当其冲的便是剪除凤翔府和金州这两颗钉子,并且有了火炮破城,要实现这两个战略目标的难度已经大幅度降低。
为了更好的发挥军队的战斗力,窝阔台将庞大的军队分成五路。
一路,由史天泽为主帅,率领十万兵马牵制荆襄军。涉及性命攸关的关键时刻,窝阔台并不信任史天泽带领的那些汉军的战斗力和立场。
第二路,以阔瑞和大将按竺迩为帅,进攻伏羌城,牵制秦军陇右军团。
第三路,以带孙、刘黑马为帅,从邓州进攻金州,利用火炮打通通往汉中的道路。
第四路以拖雷为帅,攻打凤翔府,剪除秦军安置在关中最后的钉子。
而他则带着大军转道坐镇京兆府,通过秦岭各道骚扰汉中,只等拖雷和带孙实现军事目标之后,三路大军在汉中平原中会师逼迫秦军正面决战!
就连之前找借口回国的察合台,也被窝阔台以可汗和诸王的名义,勒令返回战场。
不过窝阔台大概是怕这老六又在关键时候掉链子,反而影响了阔瑞和按竺迩的正常发挥。
所以并没有让他如之前一般进攻陇右。
而是抛出了个蜜枣,让察合台穿越甘南大草原去征讨吐蕃各族,以期他能够实现在地理去上捅大秦的屁股。
这可把察合台高兴坏了。
吐蕃各族本身的实力非常水又彼此争斗不断、政教不分,征服难度并不高。
主要是地势太高、地广人稀,而且‘资源’匮乏不好回本,投入进去的成本一不小心就会亏空。
所以吐蕃各部在大蒙古国的征服目标中的优先级,一直非常低。
但是察合台不挑。
征服吐蕃的回报率再低,也比拿家底去和秦军拼命强啊。
而且如果能顺利占据吐蕃,那么他完全可以顺势再往南打下大理、两广…这对于原本只能从穿过山林向印度次大陆发展的察合台来说,简直就是梦寐以求的好事!
随着察合台的去而复返,大蒙古国在这场战争中动员了超过五十万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