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面馆
正厅门口有响动, 守在外面的下人为司徒将军拉开房门。
今日拜访丞相府,司徒风没有穿铠甲,而是一身绣着祥云纹路的锦袍。衣服很招眼, 狰狞的黑面具更招眼, 简兮不由得联想到了用鬼面具震慑敌人的“兰陵王”。
多亏他, 简兮才能这么快和诸葛亮见面。出於礼节,她缓步上前,朝司徒将军施一礼说:“多谢将军替我向丞相带话。”
司徒风看她一眼,淡淡点下头,侧身走了。
真是个怪人。
简兮走进正厅,看见诸葛亮正伏案写着什么, 他没吃早饭就又开始忙了。
“先用早饭吧, 空腹伤胃。”
“老李会把早食端来。我早些忙完, 好带你出去转转。”
简兮来了兴致。古时候的长安,她从未见过。
“你带我去哪儿?”
诸葛亮搁下笔,缓缓说:“你不是说家在长安吗, 带我去看看你的家。”
* *
木门道一战, 蜀军大获全胜。姜维丶关兴率大军乘胜追击, 魏延率三千军出奇兵,双方虚实结合,一举拿下长安。
长安是大汉四百年的都城,虽然历经劫难, 却还保留着王朝帝都应有的气势。
道路用水渠间隔分为三股,中间宽六丈, 专为天子御道。左右各四丈, 为百官和平民所用。
放眼望去,屋舍宅邸错落有致, 一眼望不到边。道路两边种着柳树松柏等植物,平添了几分秀美。
现代的西安和古长安完全不一样,就连文化遗产的城墙都是明城墙,非要简兮说自己家在什么地方,也只能大概指出在城中心位置。
马车上,简兮掀开车帘,望着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说:“我小时候经常和爹娘上街,也是这么多人。我家住在闹市区,房子旧,但周围环境很好。离家不远有一条小吃街,爹娘经常带我去吃饭,我最喜欢羊肉泡和肉夹馍。吃完我们还会到城墙边走走,或者上钟楼看风景。”
诸葛亮坐在她对面,问道:“钟楼在什么位置?”
“嗯……大概再往前走一点。可能是长安几经波折,钟楼已经不在了。”
呃,当然不可能在,那是明洪武年间建的。
念头没转完,她在路边看进一个熟悉的建筑,准确来说是熟悉的牌匾。
“等一下,那是一品阁,陈老板的一品阁?”简兮吃惊,回头看诸葛亮。
诸葛亮点下头:“陈老板把酒楼搬过来了,重新开张做生意。”
“看来是钱花完了,陈老板着急赚银子。”她笑了下,向诸葛亮提议说,“我们去一品阁吃顿饭吧。”
诸葛亮挑眉:“不是才用完早饭不久吗?”
简兮身子一挪,坐到到诸葛亮身边,指指外面的日头说:“已经快晌午了,咱们到店里点好菜等菜上桌,肯定饿了。”
她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有种大仇即将得报的感觉,“嘿嘿,许久不见,这次我要让陈老板好好请我吃一顿才行。”
诸葛亮哭笑不得,应下了。他敲了下车门,对驾车车夫道:“调头,去一品阁。”
“是,丞相。”
酒楼外站了几个排队的老百姓。
老板络腮胡须,脖子上绕着一条方巾,撸起袖子,站在店中指挥夥计干活。见诸葛亮走来,他笑着硬上去道:“不是说好,有事可派人来找我吗?先生何必亲自过来?”
“陈老板,今日有人想宰你一顿。”诸葛亮指了指身后的人。
简兮正在研究那锅鲜美的高汤,听诸葛亮提到自己,她回头看向老板。
两人面面相对。
“陈老板,好久不见。”简兮笑容莫测。嘿嘿,终於轮到她当座上宾了。
陈晔吓了一跳,汤勺扔在地上,指着她大喊:“你竟然还能……”
“喂!”简兮叉着腰,哼声道,“你怎么一副见鬼的表情?看清楚,我是有影子的!”
“不是,我的意思是你怎么还能回来,这……”
诸葛亮摆了摆手,打断他说:“陈老板,我们进去说吧。”
陈晔点点头,收回自己震惊的目光。
长安建都后,陈晔跟随百姓迁都,开了家面馆,生意兴隆。
没人能想到,这个卖面条的老翁就是从前一品阁的老板。曾经那样辉煌的酒楼,如今也只剩一家面铺子了。
三碗香气扑鼻的面上桌。
简兮迫不及待的捧起碗,大快朵颐。不愧是一品阁,一碗简单的汤面都能如此美味。
陈晔目不转睛盯着她,依然沈浸在她两次死里逃生的震惊中。事情太过诡异,他难以置信。
“你能不能先别吃了。”陈晔有些头痛,扶额说。
简兮挑挑眉,笑着反问:“这里是酒楼,不让我吃饭,难不成又让我扫地擦桌子?哼哼,我现在可是座上宾,这顿饭陈老板请。”
陈晔怔了下。她想起来了?不,她还没有完全记起来。若什么都知道了,她的眼神不可能如此清明,笑容也不会这般纯粹。
他沈声问她:“一晃多年,你就没有想说的?”
“陈老板手艺真好,一晃多年反而进步了。”嘴里含着半口面,简兮反问:“迁都后,陈老板重出江湖了?”
陈晔眼眸深沈,莫测一笑:“闲散太久,找点事情做。大汉迁都,这么重要的事我怎能缺席?”
简兮兴致很好,毛遂自荐:“要不要考虑雇我来帮忙?我会做很多面食,臊子面丶浆水面丶油泼面,还会肉夹馍和羊肉泡。”
“这恐怕……”陈晔瞅见诸葛亮有点发黑的脸色,轻笑道,“你现在身份不比从前,我可使唤不动你。”
身份?什么身份?简兮暗自琢磨,一丝喜悦如甘泉般涌来。
这时,门口转进来两名乞丐,衣衫褴褛,满身泥土。
“陈老板,我们回来了。”
陈晔看他们一眼,默默用手比划了一下,让他们出去等,而后转脸对诸葛亮说:“我出去一下,您稍等。”
诸葛亮点下头。
陈晔离开座位,出门前在柜台出拿了两块糙米饼。
又是乞丐?又来送消息了?
简兮记起楚时曾说,一品阁前身是踏歌,一个专门给孙策搜集情报干掉对手的组织,不过江东一统后就作废了。
孙权传信给楚时让他去樊城救孙小妹时,她怀疑踏歌被孙权重启了,楚时就是新一任接班人。陈晔可能是知情但不反对的人,专心做生意,顺道帮帮东家。
一品阁后来发生了什么,难道是替孙权卖命后不得善果?
现如今酒楼几经周转,从成都搬到长安,他又开始找乞丐收集消息。大汉迁都,朝中变化巨大,乃多事之秋。陈晔现在为谁传消息?
诸葛亮简单吃了两口就放下筷子。他把碗推到一边,问简兮:“你还想出来讨生活?”
简兮“咔”咬到骨头,有些咯牙。她揉揉腮帮子,小声说:“能出来找点事情做自然好,整天呆在屋里太闷了,您又不能随时把我带在身边。”说完,她盯上了诸葛亮碗里的肉,咬着筷子头踌躇着。
诸葛亮好笑,夹了一筷子肉放到她碗里。他轻声说:“想出府随便你,不过我猜陈老板不会给你派什么活,更不会让你擦桌子扫地板。”
简兮一言不发的吃完嘴里的肉,缓缓放下筷子。见她楞怔出神,诸葛亮问:“怎么了?”
“以前的事我的确记起来一些,可又没有完全想起来。”简兮犹豫一下,问他:“您是什么时候察觉我就是阿七的?”
虽然这问题有点奇怪,她也无法解释自己之前“失忆”的状况,可她还是很好奇,诸葛亮如何发现她是阿七。
出乎意料,诸葛亮听完并未质疑,而是反问她:“你觉得?”
简兮想了想,回忆隆中和新野发生的事,似乎都是片段,没有特别值得纪念的事。唯一算是特别的,应该就是隆中新年夜,她把他灌醉了。
“新年吃到带铜钱的饺子?”
诸葛亮摇头。
“我寄到汉中的那些菜谱和段子?”
“不是。”
简兮眉头皱在一起,神色幽怨,“该不会真是我喝了陛下赐的酒,挨打那一次吧?”
诸葛亮还是摇头,语气带着温和的笑意道:“在汉中大营的时候,我基本确认了。不是具体哪一件事,而是你的各种小动作丶小细节告诉我,你就是阿七。”
简兮更奇怪了:“那你还让人把我送回蜀中?呆在你身边不是更好吗?”
“行军打仗不是儿戏,我是担心……”后面的话没说下去。一是担心她遇到危险,二则他那时也不明白为何她会忘记他,需要时间理清头绪。
直到这次她突然出现在城门外,带着部分记忆归来,他终於发现她的身世不寻常。
他不在意阿七是何离奇身份,只在乎这次她能留多久?会不会哪一天又消失了?他到底该如何留住她?
简兮沈默了片刻,忽然站起来,身体微微前倾,隔着桌子慢慢凑近他。
一楼大堂人来人往,如此举动实在不妥。
诸葛亮不自然地别过脸,声音微哑:“你干什么?”
“嘿嘿。”简兮忽然停下来,背着手,笑眯眯地瞅着他问:“最开始把我当细作关起来,也是真的?”
诸葛亮楞了下,他看着她的脸,想了片刻点头说:“是真的。”
“啊?我哪里像细作了?”
诸葛亮自嘲一笑,不语。
因为等了太久,久到他觉得已经没希望了,第一次北伐失败后突然有个和阿七一模一样的人出现在他面前,他真以为是有人特意安排。
简兮没听到回答,哼哼两声坐回原位,抱着碗继续喝汤。
刚放下碗,请客的人就回来了。
陈老板叫人把两位提供消息的乞丐安顿好,老规矩,一块糙米饼,一晚留身之所。
他从外面回来,手里拿着一封信。他把信交给诸葛亮,什么都没说。诸葛亮收好信,什么都没问。
目光落在二人身上,简兮心里诧异。这是合作关系达成,陈老板开始为诸葛亮传消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