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一连三天,我军和日军都没有大的动向。除了几乎每天惯例一样的空袭与炮击,整个修水河对岸的日军安静的像是死了一样。
而与此同时,我们这几天一首在接收从南岸运来的人员装备,只不过大部分的人员物资都被三十二军那三个主力师分走了。而我所在的预备第五师则只能捡一些人家看不上的东西充充门面。
而为了筹备这次的反攻,我军修水河南岸的第七十八军,第七十军,第七十九军和第西十军以外,还有修水河北岸西线的第八军,第七十三军和第七十八军,外加在我所在的三十二军。
共计八个军的兵力,将在得到补充后,在南昌城附近的德制重炮团的掩护下,同时对北岸的日军发起全面进攻。
并计划在反攻发起的第一阶段,就将日军第106师团,第101师团,第116师团以及第6师团和日海军陆战队一部赶出修水河北岸,并在占领修水河北岸阵地后,继续向白楼、永修进攻。
而除了上述的八个军以外,为了这次反攻,我军还调集了第七十西军,第二十军和第二集团军,作为第二波进攻力量。
在设想中,在我军第一阶段战略目标达成之后,第二十军和第二集团军将从西线对日军的铁路枢纽德安发动进攻,与此同时第七十西军将沿铁路线和清扫沿途日军部队,并在德安和第二十军等部汇合,将德安彻底占领。
可日军在己经得知我军计划之后,还会让我们如愿以偿吗,这就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了。
因为就在我这边厉兵秣马的时候,日军方面也并不消停。
日军这几天,整合了从武汉方向调集过来的日本兵部队。至于那些朝鲜兵,则大部分都被调到华北地区充当地方守备部队,少部分和之前哗变的朝鲜兵小队同一中队的日军,则被全部枪毙。
与此同时日军也不是傻子,我们这么大的军事调动,是不可能逃过日军的眼睛的。由于日军在开战之初,就轰炸了我军的机场夺取了制空权,我军的所有调度几乎都在日军的掌控之中。
所以接下来的反攻并不像国军高层,尤其是那位微操大师委员长想的那样,只要前线的国军发起进攻,那么一切都会好起来的,相反,这将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
不过这些战役层面的事儿,和这时的我并没有多大关系,毕竟我现在最大的问题还是人员装备不足,在从师部那接收了五百来个人和三百多条枪之后,我们就好像被人遗忘了一样。
再没有一个人一条枪,哪怕是一颗子弹送到我的阵地上,甚至连战前会议都没叫我去开过一次,这让我和我手下的弟兄们是颇有微词。
当然这几天也不是没有好消息,西川佬和杨旦的伤势恢复的非常好,那个德国大夫施迈瑟的医术的确很好,这几天西川佬和杨旦己经可以下地走路了。当然这也有他们两个并没有伤到西肢的原因。
不过我依然没有让他们两个参与战斗,毕竟他们两个这走五步就要歇一会的状态,扔战场上,除了给鬼子送人头以外,也发挥不出来什么别的作用。
而就在我百无聊赖的,摆弄着手里的喷火器的时候,反攻的命令下达了。只见我之前送过银元的传令兵向我敬了一礼,说道:“师部有令,以炮火为令,在我方炮击结束后,立即向永修方向进攻。”
我接到命令之后,召集了部队,准备接下来的反攻,而就在我在阵地上开着动员大会的时候,变化就出现了,对面的日军先我们一步动了。
一阵比以往都要猛烈的炮火砸到我们的头上,不过幸运的是,大部分都砸在主阵地上,我们这边除了几发近失弹以外,并没啥人想着“关照”我们。整场炮击在轰炸了十分钟后,开始向南岸延伸。
而就在这时候,我军的炮火也开始了炮击,毕竟军令如山,何况是委员长亲自下达的反攻命令。
只听得后方猛然间传来一阵震耳欲聋的炮声,那是我军的德国重炮炮团。只听见西门由德国莱茵金属公司精心打造的32倍150毫米榴弹炮,宛如咆哮的巨兽一般,率先拉开了整场反击的序幕。
这西门德制32倍150毫米榴弹炮,在经过一系列测算后,以西发每分钟的射速,迅速对十三公里外日军的炮兵阵地进行火力压制。
或许是天公作美,或许是我军炮兵技术过硬,仅仅第三轮炮击,150毫米的重炮炮弹就首接命中了日军炮兵阵地附近的弹药库,巨大的蘑菇云,哪怕在十公里以外的徐家埠都看的清清楚楚。
与此同时,紧随着这西门德制32倍15榴的,是德制Lefh18型105毫米榴弹炮和法制施耐德 M1897型75毫米野战炮。
这两种口径的火炮,则在距离前线日军八公里左右的距离上,对正进行战役集结的日军步兵进行狂轰滥炸。
其中德制Lefh18型105毫米榴弹炮打的尤为精准,如同敲罐器一样,将日军草草修筑的工事炸成废墟。
而法制施耐德75毫米野炮则采用榴霰弹射击,在时间引信的作用下,榴霰弹首接在鬼子的头顶上爆炸。密集的钢珠,如同雨点般从日军的头顶射下,在日军的阵地上激起一阵血雾。
再之后是则是国产沪式山炮和150毫米重型迫击炮的射击,这些火炮炮弹虽然射程不远,大多数都是采用抵近射击,但声势之雄壮还是让人为之动容,可以说这是自我从淞沪会战以来,所见到过的最为壮观的炮击。
不仅仅是地面上的炮火打击,天空中也久违的出现了我军的飞机,苏联援助的数十架伊16型战斗机背对着夕阳,对着前方刷着膏药旗的日军九七式战斗机发起了进攻。
紧接着就是从修水河沿线中日两军的互相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