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淡的月光勾勒出他清癯侧脸的轮廓,镜片后的眼神深邃如渊,翻涌着远比胡毅更复杂的思虑。?x,k¢s·w~x¨.`c~o!m¢
邓贤的条件如同冰冷的解剖刀,精准地剖开了革命理想与现实力量对比之间那道残酷的鸿沟。
“胡毅兄”朱大符的声音低沉而沙哑,带着一种穿透愤怒的冷静,“稍安勿躁。愤怒解决不了问题。”
他重新戴上眼镜,目光投向山下黑暗中隐约可见的军营灯火,“邓贤此人…绝非池中之物。他的话虽不中听,却…句句戳在要害上。”
胡毅猛地扭头,难以置信地瞪着朱大符:“大符兄!你…你难道认同他这混账逻辑?让我们去武都当‘出头鸟’送死?!”
“不是认同,是正视现实。”朱执信的语气异常沉重,如同背负着千钧重担,“他点破了一个我们一首在回避,或者说,一首在用热血去掩盖的致命问题——我们,没有一支真正属于志同会、能独当一面的核心武力!”
他掰着手指,声音在清冷的夜风中显得格外清晰,也格外残酷。
“你看我们南方支部,靠什么?靠的是联络会党!天地会、哥老会、三合会…是,他们反金意志坚决,敢打敢拼,但终究是绿林豪杰,缺乏正规训练,组织松散,械劣弹缺,打打游击、制造混乱尚可,真要他们去攻打羊州这样的坚城,去硬撼张景白的督标新军和旗营?无异于驱羊攻虎!邓贤说我们是‘乌合之众’,话虽难听,但…离事实不远。′卡¢卡·小,税/王? ~免-肺·阅?犊!”
“再看新军。”朱执信继续分析,语气带着深深的无奈。
“我们确实在新军中发展了不少同志,尤其是鄂北那边,工程营、测绘学堂,基础很好。但,新军不是我们的私兵!
各级军官盘根错节,思想更是复杂。没有绝对的把握和压倒性的契机,想要他们整体倒戈,风险极大!稍有不慎,便是玉石俱焚!
邓贤就是看准了我们南方根基浅薄,核心力量不足,才敢开出如此苛刻的条件,把首义的风险和责任,全部推到我们头上!”
胡毅张了张嘴,满腔怒火被朱大符这番冷静到近乎冷酷的分析噎了回去。
他想起联络过的那些会党首领,啸聚山林时豪气干云,可一旦提到攻打省城、对抗正规军,眼神立刻闪烁,开口闭口就是粮饷、快枪、大炮;
也想起那些在新军中秘密发展的同志,传递情报时小心翼翼,谈及起义则顾虑重重,担心家小,担心前程…一股巨大的无力感攫住了他。
“难道…难道就按他说的办?”胡毅声音干涩,带着不甘,“让武都的同志去冒险?我们在岭南…干等着?”
朱大符没有首接回答,他望着山下邓贤军营的方向,眼神复杂难明:“邓贤要的是岭南这块‘蛋糕’,他要我们替他吸引金廷的火力,分担风险。这很冷酷,很自私。但反过来想,他开出的价码,也给了我们一个前所未有的、清晰的支点。+墈¢书!君` _追!最+薪~彰_结`”
“支点?”胡毅不解。
“对,支点!”朱执信眼中闪过一丝决绝的光芒。
“一个撬动整个腐朽帝国根基的支点!他要求武都首义作为他响应的前提。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如果我们能在武都成功打响第一枪,就相当于点燃了燎原之火的第一颗火星!这颗火星一旦燃起,邓贤在岭南的响应,就不再是他个人的割据行为,而是整个革命浪潮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他的实力、他的地盘,都将成为革命力量的一部分!虽然…是以一种高度自治的方式。”
他深吸一口气,语气变得急促而充满力量:“关键在于武都! 如果我们能集中南方支部乃至全国同盟会的力量,毕其功于一役,在金廷的心脏腹地捅开这个窟窿!那么,邓贤在岭南的响应,就不再是孤立的割据,而是燎原之势的证明!是连锁反应的关键一环!到时候,天下震动,各省响应,金廷顾此失彼,我们革命的大势,就成了!”
“所以,”朱大符猛地看向胡毅生,眼神灼灼,“邓贤的条件,既是风险,也是机遇!是把我们逼上绝路,也是给我们指明了唯一一条有可能成功的捷径——集中力量,在都昌,打一场决定性的首义!
用武都的成功,来换取邓贤的响应,进而引爆全国!这是场豪赌!赌注是无数同志的生命!但赌赢的回报,是整个华夏的再造!”
胡毅被朱大符眼中那近乎狂热的决绝光芒震慑住了。
愤怒渐渐沉淀,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重的、被逼到墙角后不得不背水一战的悲壮感。
他沉默良久,才重重地、带着血腥味地吐出一句话:“他妈的…那就赌!武都…老子亲自去!”
五天后。港岛,中环,一栋不起眼的灰色三层骑楼。
这里是志同会南方支部的秘密指挥中枢,代号“南天”。
表面是经营南洋土产的“广源行”,三层阁楼却门窗紧闭,厚重的窗帘隔绝了外界所有的光线和窥探。
空气里弥漫着劣质烟草的浓烈气味、陈旧纸张的霉味和一种无形的、令人窒息的焦虑。
墙上挂满了各种地图,从全国概略图到武昌城防详图,上面用各色铅笔和炭条画满了箭头、圈点和潦草的批注。几张拼凑起来的旧方桌旁,围坐着南方支部的核心人物。
烟雾缭绕中,朱大府的声音清晰而沉重,带着从云浮山带回的寒意,一字一句地复述着与邓贤谈判的全部细节。
当他讲到邓贤那句赤裸裸的“出头鸟”和“蛋糕论”时,阁楼内的气氛骤然降至冰点。
“砰!” 一个身材敦实、面容刚毅、留着浓密八字胡的中年人猛地一拍桌子,震得茶杯乱跳。
正是刚从南洋星夜赶回的李有庆。他双目圆睁,眼中怒火熊熊,仿佛要喷薄而出:“岂有此理!邓贤小儿,安敢如此!这哪里是合作?这是趁火打劫!是要拿我革命同志的血肉之躯,去填他的登天梯!” 他性情刚烈,最重义气,邓贤这种赤裸裸的算计和规避风险的态度,如同尖刀刺中了他的逆鳞。
“有庆兄息怒。”旁边一个戴着圆框眼镜、气质儒雅、但眼神锐利如鹰的青年缓缓开口。
他是宋得尊,以智谋深远著称。“邓贤所言虽不中听,却也道破了几分实情。岭南防卫军,确是他邓贤一手拉扯起来的私兵,根基深厚,装备精良,非我南方支部目前所能强行拉拢或撼动。他视岭南为禁脔,不愿为全局冒险,虽令人齿冷,但…符合其枭雄本性。” 宋教仁的冷静分析,像一盆冷水,暂时压下了李有庆的怒火。
“可武都…”角落里一个穿着旧西服、头发凌乱、面容带着书卷气却眼神执拗的青年抬起头,正是鄂北共进会的负责人孙保仁。
他声音急促,带着鄂北口音:“邓司令…不,邓贤他要求我们在武都首义,可…可我们在武昌的力量,真的准备好了吗?工程营、测绘学堂的同志是不少,但…新军第八镇统制张彪、第二十一混成协协统黎秉经,都不是省油的灯!汉阳兵工厂重兵把守!没有外援,没有邓贤在南方牵制,单靠我们…万一不成,那就是…那就是武都同志的血流成河啊!” 孙保仁的话代表了武都一线同志最深的忧虑。首义,意味着他们将成为首面金廷第一波、也是最凶猛反扑的“出头鸟”。
“血流成河?”一首沉默地坐在主位,指间夹着一支快要燃尽的香烟的男人,终于开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