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中文 > 蒋介石宋美龄在台湾的日子 > 第13章完结

第13章完结

为福州绥靖公署主任,余汉谋为广州绥靖公署主任,陈诚为台湾省主席,蒋经国为

台湾省党部主任委员,薛岳为广东省主席。¨衫*疤/墈¢书_旺\ ,勉′费+悦-读*他把亲信安置在大陆西南、东南、沿海

及台湾的重要部门,并密令将大陆的军械、黄金和文物统统运往台湾,以防不测。

4.蒋介石"垂帘听政"

蒋介石虽避居溪口,这和当年袁世凯削职回项城、段祺瑞下野回合肥一样,是

职退权未退,退而不休。他在溪口小镇驾了七部电台,准备随时操纵局面,而国民

党党、政、军要员奔赴溪口请示总裁面谕的人也不绝于途。溪口小镇取代了六朝粉

黛的故都南京而成为国民党新的政治中心,蒋介石也成为世界上最忙的闲人。

蒋介石回到溪口的第四天,便召集汤恩伯、何应钦、顾祝同等人开会部署长江

防守计划,决定重点防守湖口以下,以确保上海的安全,将台湾作为最后据点,由

汤恩伯负责总指挥。在会上,蒋说:"共产党是要我的命,而桂系既要我的命又要

我的钱。?0?4?7^0-w·h′l/y..~c!o-m¨"而在南京的李宗仁虽说"代总统"面子不够,毕竟蒋介石让位了,他要

挽救危局,打出和谈的旗号,争取时间取得美援,保住半壁江山。为此他也加紧部

署江防,决定重点防守湖口以西,确保南京的安全,以海南岛为最后打算,由白崇

禧负责指挥。

1月27日,李宗仁致电毛泽东:

润之先生勋鉴:

自政协破裂,继八年对外抗战,内战达三年有余......自弟主政之日起,即决心

以最高之诚意,尽最大之努力,务期促成和平之实现......贵方所提八项条件,

政府方面已承认可以此作为基础,进行和谈,各项问题,自均可在谈判中商讨

决定。

李宗仁电报一发,蒋介石大怒,即命孙科将行政院和国民党中央迁往广州,以

示和李宗仁领导的南京政府对立,而大批国民党党政要员既不去广州也不在南京却

聚集上海,两边都不得罪,这就形成了"一国三公"的局面。_躌′4,看+书. +无.错-内·容-

2月5日,毛泽东发表文章讥评道:

这个所谓"政府"究竟还存在不存在呢?它是存在于南京吗?南京没有行政机

关。它是存在于广州吗?

广州没有行政首脑。它是存在于上海吗?上海既没有行政机关又没有行政首脑。

它是存在于奉化吗?奉化只是一个宣布"退休"了的伪总统。

同时,中共中央发表声明宣布不承认南京政府。蒋介石对此幸灾乐祸,他在日

记中写道:

共匪于今用广播明白表示不承认李宗仁所代表之

南京政府。未知李宗仁与邵力子、张治中等人当作何感想也。彼等汗颜至此,

尚计其革命历史与人格乎。

李宗仁见蒋一日不去,他不可能有所作为,遂策划逼蒋出国。和谈代表张治中

和屈武对他深表同情,愿请缨前往溪口一劝。蒋介石一见张治中和屈武便没好气地

说:"你们是要劝我出国的吧?"他随手拿起一张报纸:"报纸上早就登出了。他

们逼我下野尚可,逼我亡命不行!如今我是个普通公民,到哪里都可以自由居住,

何况是在我的家乡!"几句话把张治中的嘴封住了,他便只好就和谈一事请示蒋介

石。蒋介石消了气,说:"你可以告诉德邻,我一定支持他。德邻现在所负的责任

就是我的责任,德邻的成败就是我的成败。我愿终老家乡,绝不再度执政。"可是

谁又会相信他的话呢?蒋介石趁机就和谈规定了最低限度:划江而治,就地停战。

4月1日,国民党派出张治中、邵力于、屈武等代表赴北平和中共谈判。这时,

解放军早已饮马于长江北岸,随时准备过江。对于国民党的要求,中共中央答复:

不承认已停战,无论和战解放军均要过江,并且提出《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订

案)。

这不啻给李宗仁当头一棒,是战是和,他不敢作主,遂修书一封派人送给蒋介

石:"和谈正在进行,结果未可预卜。回顾宗仁主政以来,形格势禁,难于集中权

力,迅赴时机,如果和谈万一破裂,战争重启,则宗仁断难肩此重任,深愿引身求

去,以谢国人。"蒋介石看罢信说:"现在我是退休的人,他是代总统,一切由他

作主。不过我是支持他的。"4月16日,谈判代表黄绍闳带着《国内和平协定》回

南京请示是否签字,李宗仁不敢签字,即派人送蒋过目。蒋介石一看,拍案而起:

"文白无能,丧权辱国!"

李宗仁无奈之下召集心腹桂系将领开会,研究和谈事宜。白崇禧认为中共中央

的和谈条件过于苛刻,决不能签字。黄绍闳则认为共产党已答应保留桂系军队和地

盘,李宗仁还可做联合政府的主席,这已很宽大了,应抓住机会签字。其他人议论

纷纷多不主张签字。最后,李宗仁也表示拒绝签字。

4月20日,和谈破裂。对日,解放军渡过长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